首页 > 法律咨询 > 湖南法律咨询 > 娄底法律咨询 > 娄底合同订立法律咨询 > 承揽主体没有订立合同资格怎么办

承揽主体没有订立合同资格怎么办

王** 湖南-娄底 合同订立咨询 2025.04.04 14:33:01 467人阅读

承揽主体没有订立合同资格怎么办

其他人都在看:
娄底律师 合同事务律师 娄底合同事务律师 更多律师>
咨询我

(一)对于主体无订立合同资格的情况,要先判断其民事行为能力。若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承揽合同,直接认定合同无效;若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可等待其法定代理人追认,在追认前合同效力待定。
(二)若主体无从事特定承揽业务资质,需确认该业务是否为法律规定必须有特定资质才可开展的。若是,则合同可能被认定无效。
(三)当合同无效或被撤销后,取得财产的一方应返还财产。若无法返还或没必要返还,就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要赔偿对方损失,双方都有过错则各自担责。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2025-04-04 18:54:34 回复
咨询我

1.承揽主体无订立合同资格,合同效力要具体分析。若主体无相应民事行为能力,合同可能无效或待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的承揽合同无效,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签的,经法定代理人追认才有效。

2.主体无特定承揽业务资质,可能影响合同效力。按规定需特定资质的业务,无资质主体签的合同可能无效。

3.合同无效或被撤销后,取得的财产要返还,无法返还的折价补偿。有过错方要赔偿对方损失,双方有错各自担责。

2025-04-04 17:12:36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承揽主体无订立合同资格,合同效力分情况而定,不具备相应民事行为能力可能致合同无效或效力待定,无特定业务资质签订的合同可能被认定无效,无效或被撤销后涉及财产返还、折价补偿和损失赔偿。
法律解析:
从法律角度看,当承揽主体不具备相应民事行为能力时,合同效力会受影响。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承揽合同直接无效,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要经法定代理人追认才有效。另外,对于需要特定资质的承揽业务,无资质主体签订的合同可能无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合同无效或被撤销后,财产应返还,无法返还则折价补偿,有过错方要赔偿对方损失,双方有过错则各自担责。比如在一些建筑工程承揽中,无资质主体签订的合同可能就会被认定无效。如果大家在承揽合同方面遇到类似问题,想进一步了解自身权益和应对措施,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

2025-04-04 16:46:55 回复
咨询我

1.承揽主体无订立合同资格时合同效力需依情况判定。主体无相应民事行为能力,合同可能无效或效力待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的承揽合同无效,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有效。主体无特定承揽业务资质,按法律规定,相关合同可能被认定无效。
2.解决措施与建议:
合同各方在签订承揽合同前,应仔细审查对方是否具备相应民事行为能力和业务资质,避免因主体资格问题导致合同效力瑕疵。
若发现合同因主体资格问题可能无效或效力待定,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如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合同的,尽快让法定代理人进行追认。
合同被认定无效或被撤销后,取得财产的一方应主动返还,无法返还则折价补偿,有过错方要积极赔偿对方损失,双方有过错的按责任分担。

2025-04-04 15:15:01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承揽主体订立合同资格对合同效力影响重大。若主体无相应民事行为能力,合同状况不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的承揽合同直接无效;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需经法定代理人追认才有效。
(2)主体无从事特定承揽业务资质也会影响合同效力。对于法律规定需特定资质的业务,无资质主体签订的合同可能被认定无效。
(3)当合同无效或被撤销后,财产处理有明确规定。取得的财产应返还,无法返还或没必要返还的要折价补偿。有过错方需赔偿对方损失,双方都有过错则各自担责。

提醒:
签订承揽合同前要确认主体资格和业务资质,避免合同无效风险,不同案情处理方式有别,建议咨询进一步分析。

2025-04-04 14:44:10 回复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一、什么合同订立合同的订立是指缔约当事人相互为意思表示并达成合意而成立了合同。合同的订立由“订”和“立”两个阶段组成。“订”强调缔约的行为和过程为是缔约各方接触、治商过程,包括缔约各方的接触、洽商并最终达成协议前的整个讨价还价过程。此阶段由要约邀请、要约、反要约诸制度加以规范和约束,产生先合同义务及缔约过失责任。而“立”强调缔约的结果,指的是双方合意的达成,即双方当事人就合同条款至少是合同的主要条款已经形成一致意见,各方当事人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得以确定,简言之,合同成立了。二、合同订立的主体资格如何确定合同的主体资格则是对民事法律关系主体而言的,是指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法律关系的参与人。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组织,能否作为经济合同的主体,关键是看它是否取得合法经营的资格。凡是取得合法经营资格的,就有进行民事活动、自主经营的权利,从而也就取得参与民事法律关系的资格,自然能够以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出现,签订经济合同,从某个角度上讲,我国的经济体制与过去相比,已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合同签约对方为自然人时,法律要求其必须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根据《民法通则》第十一条的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因此,在与自然人签订合同时应当确认其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根据《劳动法》第18条的规定,“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要注意主体资格问题,非法人机构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无效。法人单位也可以向所属非法人机构办理授权委托,然后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这样就可以避免用人单位出现主体不合法的问题。三、合同订立过程结束会有两种后果:合同的订立是缔约当事人间相互接触、协商的过程,是动态行为与静态结果的统一体。合同订立的动态行为是缔约人相互协商的过程。合同订立的静态结果是合同订立过程结束的状态,即动态行为的后果。1、是当事人之间达成合意,即合同成立,此可谓合同订立的积极结果,也是当事人订立合同的意图的实现。2、是当事人之间不能达成合意,即合同不成立,此可谓合同订立的消极结果,也就是当事人订立合同的意图不实现,即订约不成功或失败。可见,合同的成立仅是合同订立的积极结果,仅表现合同订立过程结束时的一种静态状态。

你好,关于上述的问题,解答如下,一、什么合同订立合同的订立是指缔约当事人相互为意思表示并达成合意而成立了合同。合同的订立由“订”和“立”两个阶段组成。“订”强调缔约的行为和过程为是缔约各方接触、治商过程,包括缔约各方的接触、洽商并最终达成协议前的整个讨价还价过程。此阶段由要约邀请、要约、反要约诸制度加以规范和约束,产生先合同义务及缔约过失责任。而“立”强调缔约的结果,指的是双方合意的达成,即双方当事人就合同条款至少是合同的主要条款已经形成一致意见,各方当事人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得以确定,简言之,合同成立了。二、合同订立的主体资格如何确定合同的主体资格则是对民事法律关系主体而言的,是指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法律关系的参与人。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组织,能否作为经济合同的主体,关键是看它是否取得合法经营的资格。凡是取得合法经营资格的,就有进行民事活动、自主经营的权利,从而也就取得参与民事法律关系的资格,自然能够以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出现,签订经济合同,从某个角度上讲,我国的经济体制与过去相比,已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合同签约对方为自然人时,法律要求其必须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根据《民法通则》第十一条的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因此,在与自然人签订合同时应当确认其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根据《劳动法》第18条的规定,“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要注意主体资格问题,非法人机构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无效。法人单位也可以向所属非法人机构办理授权委托,然后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这样就可以避免用人单位出现主体不合法的问题。三、合同订立过程结束会有两种后果:合同的订立是缔约当事人间相互接触、协商的过程,是动态行为与静态结果的统一体。合同订立的动态行为是缔约人相互协商的过程。合同订立的静态结果是合同订立过程结束的状态,即动态行为的后果。1、是当事人之间达成合意,即合同成立,此可谓合同订立的积极结果,也是当事人订立合同的意图的实现。2、是当事人之间不能达成合意,即合同不成立,此可谓合同订立的消极结果,也就是当事人订立合同的意图不实现,即订约不成功或失败。可见,合同的成立仅是合同订立的积极结果,仅表现合同订立过程结束时的一种静态状态。

对于合同订立的主体资格该怎么确定这个问题,解答如下,一、什么合同订立合同的订立是指缔约当事人相互为意思表示并达成合意而成立了合同。合同的订立由“订”和“立”两个阶段组成。“订”强调缔约的行为和过程为是缔约各方接触、治商过程,包括缔约各方的接触、洽商并最终达成协议前的整个讨价还价过程。此阶段由要约邀请、要约、反要约诸制度加以规范和约束,产生先合同义务及缔约过失责任。而“立”强调缔约的结果,指的是双方合意的达成,即双方当事人就合同条款至少是合同的主要条款已经形成一致意见,各方当事人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得以确定,简言之,合同成立了。二、合同订立的主体资格如何确定合同的主体资格则是对民事法律关系主体而言的,是指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法律关系的参与人。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组织,能否作为经济合同的主体,关键是看它是否取得合法经营的资格。凡是取得合法经营资格的,就有进行民事活动、自主经营的权利,从而也就取得参与民事法律关系的资格,自然能够以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出现,签订经济合同,从某个角度上讲,我国的经济体制与过去相比,已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合同签约对方为自然人时,法律要求其必须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根据《民法通则》第十一条的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因此,在与自然人签订合同时应当确认其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根据《劳动法》第18条的规定,“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要注意主体资格问题,非法人机构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无效。法人单位也可以向所属非法人机构办理授权委托,然后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这样就可以避免用人单位出现主体不合法的问题。三、合同订立过程结束会有两种后果:合同的订立是缔约当事人间相互接触、协商的过程,是动态行为与静态结果的统一体。合同订立的动态行为是缔约人相互协商的过程。合同订立的静态结果是合同订立过程结束的状态,即动态行为的后果。1、是当事人之间达成合意,即合同成立,此可谓合同订立的积极结果,也是当事人订立合同的意图的实现。2、是当事人之间不能达成合意,即合同不成立,此可谓合同订立的消极结果,也就是当事人订立合同的意图不实现,即订约不成功或失败。可见,合同的成立仅是合同订立的积极结果,仅表现合同订立过程结束时的一种静态状态。

没有解决问题?一分钟提问,更多律师提供解答! 立即咨询
知识科普 律师解析
  • 合同订立的主体资格如何确定

    专业解答当前的社会中,在就业、出行、购物等各种情形时,都是可能会遇到一些法律权益被他人侵害等一系列的法律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多学习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面对这些法律问题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法律的方式来维权了。在本文内容中我们对合同订立的主体资格如何确定进行了解答,希望能解答您的问题。

    2024.02.19 1628阅读
  • 在订立借条时主体资格问题

    专业解答为了更好的应对生活中可能会发生的法律问题,我们需要学习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本站整理了一些与在订立借条时主体资格问题相关的法律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2024.02.27 1338阅读
  • 订立合同主体资格怎么审查

    专业解答1、主体为自然人时,需要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审查对方的身份证件。特殊行业的话需要审查从业证书。2、主体为企业法人和其他组织时,要审查对方经过年检的营业执照,特殊行业的审查资质证书。第三人代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签订的合同,还要审查其是否持有授权委托书及授权委托的权限是否写明代为签订合同的事项。

    2024.09.14 3428阅读
  • 什么是订立合同的主体资格

    专业解答合同的主体资格则是指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法律关系的参与人。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组织,能否作为合同的主体,关键是看它是否取得合法经营的资格。订立合同的当事人必须是具有相应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2024.08.02 5736阅读
  • 订立合同的主体资格是什么

    专业解答合同的主体资格则是指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法律关系的参与人。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组织,能否作为合同的主体,关键是看它是否取得合法经营的资格。凡是取得合法经营资格的,就有进行民事活动、自主经营的权利,从而也就取得参与民事法律关系的资格,自然能够以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出现,签订合同。

    2024.06.21 15173阅读
热门专题 优质咨询 热点推荐
诊断报告 全面解读 深度解析

法律问题专业剖析,免费提供
法律问题诊断分析报告~

免费体验
优选专业律师

律师三重认证,为您提供更专
业、更权威的真人律师~

立即查看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2

耐心等

律师在休息时间解答,请耐心等待

3

巧咨询

还有疑问?及时追问律师回复

立即咨询

想获取更多合同事务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