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一)对于主体无订立合同资格的情况,要先判断其民事行为能力。若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承揽合同,直接认定合同无效;若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可等待其法定代理人追认,在追认前合同效力待定。
(二)若主体无从事特定承揽业务资质,需确认该业务是否为法律规定必须有特定资质才可开展的。若是,则合同可能被认定无效。
(三)当合同无效或被撤销后,取得财产的一方应返还财产。若无法返还或没必要返还,就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要赔偿对方损失,双方都有过错则各自担责。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2025-04-04 18:54:34 回复
咨询我
1.承揽主体无订立合同资格,合同效力要具体分析。若主体无相应民事行为能力,合同可能无效或待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的承揽合同无效,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签的,经法定代理人追认才有效。
2.主体无特定承揽业务资质,可能影响合同效力。按规定需特定资质的业务,无资质主体签的合同可能无效。
3.合同无效或被撤销后,取得的财产要返还,无法返还的折价补偿。有过错方要赔偿对方损失,双方有错各自担责。
2025-04-04 17:12:36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承揽主体无订立合同资格,合同效力分情况而定,不具备相应民事行为能力可能致合同无效或效力待定,无特定业务资质签订的合同可能被认定无效,无效或被撤销后涉及财产返还、折价补偿和损失赔偿。
法律解析:
从法律角度看,当承揽主体不具备相应民事行为能力时,合同效力会受影响。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承揽合同直接无效,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要经法定代理人追认才有效。另外,对于需要特定资质的承揽业务,无资质主体签订的合同可能无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合同无效或被撤销后,财产应返还,无法返还则折价补偿,有过错方要赔偿对方损失,双方有过错则各自担责。比如在一些建筑工程承揽中,无资质主体签订的合同可能就会被认定无效。如果大家在承揽合同方面遇到类似问题,想进一步了解自身权益和应对措施,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
2025-04-04 16:46:55 回复
咨询我
1.承揽主体无订立合同资格时合同效力需依情况判定。主体无相应民事行为能力,合同可能无效或效力待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的承揽合同无效,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有效。主体无特定承揽业务资质,按法律规定,相关合同可能被认定无效。
2.解决措施与建议:
合同各方在签订承揽合同前,应仔细审查对方是否具备相应民事行为能力和业务资质,避免因主体资格问题导致合同效力瑕疵。
若发现合同因主体资格问题可能无效或效力待定,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如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合同的,尽快让法定代理人进行追认。
合同被认定无效或被撤销后,取得财产的一方应主动返还,无法返还则折价补偿,有过错方要积极赔偿对方损失,双方有过错的按责任分担。
2025-04-04 15:15:01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承揽主体订立合同资格对合同效力影响重大。若主体无相应民事行为能力,合同状况不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的承揽合同直接无效;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需经法定代理人追认才有效。
(2)主体无从事特定承揽业务资质也会影响合同效力。对于法律规定需特定资质的业务,无资质主体签订的合同可能被认定无效。
(3)当合同无效或被撤销后,财产处理有明确规定。取得的财产应返还,无法返还或没必要返还的要折价补偿。有过错方需赔偿对方损失,双方都有过错则各自担责。
提醒:
签订承揽合同前要确认主体资格和业务资质,避免合同无效风险,不同案情处理方式有别,建议咨询进一步分析。
2025-04-04 14:44: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