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1.我国虽无“销赃罪”,但有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且没有赃物也可能被认定此罪。该罪认定关键在于是否存在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收益而实施窝藏、转移等掩饰、隐瞒行为。
2.即便未查获赃物,只要有其他充分证据证明存在销赃行为,也可定罪。像证人证言能证实犯罪嫌疑人实施销赃,交易记录、聊天记录等电子数据可证明物品性质及来源,犯罪嫌疑人的供述等也可作为证据。
3.当这些证据形成完整证据链,能排除合理怀疑证明构成犯罪时,法院可作出有罪判决。
建议:公民应增强法律意识,不参与任何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收益的行为。司法机关要注重收集各类证据,形成完整证据链条,以准确打击此类犯罪。
2025-04-02 22:06:24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我国虽无“销赃罪”,但有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与之相关。此罪认定关键在于行为人是否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收益,而实施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等掩饰、隐瞒行为。
(2)没有查获赃物并不影响该罪的认定。若存在其他充分证据,如证人证言证明犯罪嫌疑人的销赃行为,交易记录、聊天记录等电子数据证实物品性质及来源,再结合犯罪嫌疑人的供述等,形成完整证据链,能排除合理怀疑,法院可作出有罪判决。
提醒:
不要心存侥幸认为没有赃物就不会被定罪,实施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行为有很大法律风险,遇到类似复杂法律情况,建议咨询专业人士分析。
2025-04-02 20:32:09 回复
咨询我
(一)若涉及该类案件,当事人应积极配合调查,如实陈述情况,避免因隐瞒事实加重责任。
(二)对于司法机关而言,要注重收集除赃物外的其他证据,如证人证言、电子数据、犯罪嫌疑人供述等,形成完整证据链。
(三)公民在日常交易中,要谨慎核实物品来源,避免因参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行为而违背法律。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2025-04-02 19:57:45 回复
咨询我
1.我国法律无“销赃罪”,与之对应的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没赃物也可能定此罪。
2.认定该罪重点看是否明知是犯罪所得及收益,还存在窝藏、转移等掩饰、隐瞒行为。
3.没查获赃物,但有证人证言、交易记录等证据形成完整证据链,能排除合理怀疑,法院可作有罪判决。
2025-04-02 19:15:34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我国无“销赃罪”,与之相关的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没有赃物也可能定此罪。
法律解析:
认定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关键看是否存在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即便未查获赃物,只要有其他充分证据,如证人证言证实犯罪嫌疑人实施销赃行为,交易记录、聊天记录等电子数据证明物品性质及来源,还有犯罪嫌疑人的供述等,形成完整证据链且能排除合理怀疑,法院就能作出有罪判决。这提醒大家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参与相关违法活动。如果您对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还有其他疑问,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
2025-04-02 18:29: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