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1.交通肇事罪中“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导致被害人因未获救助死亡,依刑法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司法认定需逃逸行为与死亡结果有因果关系。
2.若有证据表明及时救助被害人仍会死亡等情形,不认定为“因逃逸致人死亡”。
3.解决措施与建议:司法人员处理交通肇事案件时,应全面调查收集证据,准确判断逃逸行为和死亡结果间的因果关系,综合考虑案件各种因素,确保准确适用法律,维护司法公平。
2025-04-02 11:43:27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交通肇事罪中“因逃逸致人死亡”有明确法律规定,即行为人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导致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死亡,此情况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2)司法实践认定该情节,需逃逸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结果存在因果关系。这意味着死亡结果必须是因逃逸致使被害人未获及时救助导致。
(3)若有证据表明即便及时救助被害人仍会死亡,就可能不认定为“因逃逸致人死亡”。这体现了司法认定的严谨性,要综合考虑各种情况。
提醒:
交通肇事发生后应立即救助伤者并报警,避免因逃逸造成严重法律后果。不同案件情况有别,若涉及相关问题,建议咨询专业分析。
2025-04-02 10:17:11 回复
咨询我
(一)对于司法人员,在处理交通肇事案件时,应全面收集证据,明确逃逸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不能仅依据表面现象认定“因逃逸致人死亡”情节。
(二)当事人若涉及此类案件,应如实陈述事发经过,积极配合调查,提供可能证明即使及时救助被害人也会死亡等相关证据。
(三)律师在为当事人辩护时,要仔细审查证据链条,从因果关系等关键方面寻找突破点,为当事人争取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2025-04-02 09:25:25 回复
咨询我
1.根据刑法,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判七年以上有期徒刑。“逃逸致人死亡”指肇事人逃避法律追责而逃跑,导致被害人未获救助死亡。
2.司法认定此情节,要求逃逸行为和死亡结果有因果关系。若有证据表明及时救助也无法避免死亡,或不认定为“逃逸致人死亡”。
3.处理案件时,需综合考量各种因素,准确适用法律。
2025-04-02 08:32:33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交通肇事罪中“因逃逸致人死亡”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认定需满足逃逸致被害人得不到救助死亡及因果关系等条件,有特殊情况可不认定。
法律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交通肇事罪里因逃逸致人死亡要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肇事者为逃避法律追究逃跑,使被害人无法及时获得救助而死亡。司法实践认定此情节时,要求逃逸行为和被害人死亡结果存在因果关系。不过,若有证据表明即便及时救助被害人仍会死亡,就可能不认定为因逃逸致人死亡。这体现了法律适用的严谨性,处理案件时需综合考量各方面因素以准确适用法律。若您遇到交通肇事相关法律问题,为了更准确地了解自身权益和应对策略,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
2025-04-02 07:59: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