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咨询 > 新疆法律咨询 > 塔城法律咨询 > 塔城劳动仲裁法律咨询 > 劳动合同未签订的仲裁时效是多久

劳动合同未签订的仲裁时效是多久

郭** 新疆-塔城 劳动仲裁咨询 2025.03.31 03:29:58 397人阅读

劳动合同未签订的仲裁时效是多久

其他人都在看:
塔城律师 劳动纠纷律师 塔城劳动纠纷律师 更多律师>
咨询我

(一)劳动者要注意收集能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像工作证、考勤记录、工资发放记录等,以便在主张二倍工资时能充分举证。
(二)关注仲裁时效,在知道权利被侵害一年内及时申请仲裁。若期间有向单位主张过权利,要留存好相关凭证,比如书面通知、聊天记录等,这会导致仲裁时效中断重新计算。
(三)如果遇到不可抗力等正当理由无法按时申请仲裁,要保留好相关证明材料,待原因消除后及时申请,仲裁时效会继续计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自己的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2025-03-31 08:12:06 回复
咨询我

1.按法律,用人单位用工超一个月不满一年没和劳动者签书面合同,要每月给劳动者双倍工资。

2.未签合同双倍工资仲裁时效通常一年,从当事人知晓权利受侵害起算。

3.若一方主张自己的权利、请求救济或对方同意履行义务,仲裁时效中断,重新计算。

4.因不可抗力等正当理由无法按时申请仲裁,仲裁时效中止,原因消除后继续计算。

2025-03-31 07:30:19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一个月不满一年未签书面劳动合同,应支付二倍工资,未签劳动合同二倍工资仲裁时效一般为一年,存在中断、中止情形。
法律解析:
按照法律规定,用人单位有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义务。若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签,需支付二倍工资保障劳动者权益。而仲裁时效设定为一年,是督促劳动者及时主张自己的权利。时效的中断,比如劳动者向单位要求支付二倍工资,或者向劳动监察等部门投诉,又或是单位答应支付,都会使时效重新计算。时效中止则是在遇到不可抗力等正当理由时发生,原因消除后时效继续计算。这样规定既维护了劳动者权益,也促使双方及时解决纠纷。如果在这方面遇到问题,不清楚自身权益如何保障,建议及时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便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025-03-31 05:47:05 回复
咨询我

用人单位自用工起超一个月不满一年未签书面劳动合同,需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工资,未签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的仲裁时效通常为一年,从当事人知晓或应知晓权利被侵害时起算。

针对此情况有如下建议:
1.劳动者应增强法律意识,关注自身权益,留意入职时间及劳动合同签订情况。若发现用人单位未按时签订合同,及时收集工作证、考勤记录等能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
2.用人单位要依法依规用工,及时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3.无论是劳动者还是用人单位,在涉及仲裁时效问题时,要清楚时效中断和中止的情形。如劳动者主张自己的权利要留存好相关凭证,以便在时效中断时能证明;遇到不可抗力等正当理由导致无法按时申请仲裁,要留存好相关证明材料,待中止原因消除后及时申请仲裁。

2025-03-31 05:18:06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用人单位自用工超一个月不满一年未签书面劳动合同,需向劳动者支付二倍工资,这是对劳动者权益的有力保障,旨在督促用人单位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合同。
(2)未签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仲裁时效为一年,起算点是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时。这要求劳动者及时关注自身权益状况。
(3)仲裁时效存在中断情形,如向对方主张自己的权利、向有关部门请求救济、对方同意履行义务,中断后时效重新计算,为劳动者争取权益提供了灵活性。
(4)因不可抗力等正当理由,仲裁时效会中止,原因消除后继续计算,充分考虑了特殊情况对劳动者维权的影响。

提醒:
劳动者要注意关注仲裁时效,及时主张自己的权利。出现时效中断、中止情形要留存证据。

2025-03-31 03:41:44 回复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同条第四款规定: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由此,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仲裁时效在没有解除劳动关系时,时效自未签订劳动合同之后计算一年,解除劳动关系的,时效自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实践中对此有争议。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向用人单位主张双倍工资的时效起算点,有人说从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算,有人说从未签合同满一年时起算。两种说法,在实务中都有采纳。2011年11月8日江苏省高院、省劳动仲裁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审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的指导意见(二)》,对双倍工资的时效起算点作出了明确规定。第一条规定:劳动者因用人单位未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而主张用人单位每月支付二倍工资的争议,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及人民应依法受理。对二倍工资中属于用人单位法定赔偿金的部分,劳动者申请仲裁的时效适用《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即从用人单位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违法行为结束之次日开始计算一年如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已经满一年,劳动者申请仲裁的时效从一年届满之次日计算一年。按此规定,在2011年11月8日之前实务中按第一种说法,即从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算之后按第二种说法,即从未签合同满一年时起算。两种说法,涉及到双倍工资性质的认识。之前的做法,以劳动关系终止之日开始超算时效,是把双倍工资的性质认定为劳动报酬。现在的做法不视双倍工资为劳动报酬,而是对用人单位的一种惩罚。这种规定也不无道理,因为《劳动合同法》双倍工资的描述规定在第八十二条,这一条所属的章节为第七章法律责任,这一章更多的是对用人单位的责任要求,属于处罚性规定。从这个逻辑关系上来看,把双倍工资界定为惩罚性的赔偿,而不是劳动报酬,也有一定的道理。对于劳动者而言,如果用人单位未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如果一年期满时,从一年期满这个时间点开始计算一年的时效,如果超过这个时间再主张双倍工资,那就不会得到支得支持了。比如,劳动者是2008年1月1日入职,用人单位应当在2008年1月31日之前与劳动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如果一直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那么到2008年21月31日满一年,从次日起即2009年1月1日起计算一年的时效,那么劳动者最迟在2009年12月31日前要向劳动仲裁部门申请劳动仲裁,过了这个时间就超过仲裁时效了。对于用人单位而言,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并不会给企业带来多大的损失,反而会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双倍工资是法律的硬性规定,如果不签订就有可能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因为双倍工资是按照劳动者实际收入来计算,如果满一年计算11个月,那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用人单位更要注意的是合同到期后,续签合同的问题。有些用人单位也知道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重要性,对新入职人员要求很严格,都能签订,但对于续签合同往往有所疏忽,如果合同劳动期,但没有重新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继续在用人单位工作的,同样视为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同样要支付双倍工资。所以,人事部门在工作中尤其要细致认真。

没有解决问题?一分钟提问,更多律师提供解答! 立即咨询
知识科普 律师解析
  • 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仲裁有效期是多久

    专业解答未签订劳动合同纠纷的仲裁时效期在处理劳动协议尚未签订的情况时,关于仲裁的诉讼时效设定为一年。这个时效期限是从当事人已知晓或理应知晓自身权益遭受侵犯的那一天开始计算的。在此期间内,劳动关系仍然存续的,因为欠薪问题引起的纠纷进行仲裁时,不受此时效限制;然而,如果劳动关系已经结束了,那么应该在关系结束后的一整年内提出仲裁申请。

    2024.10.16 1366阅读
  • 未签订劳动合同申请仲裁要带什么证据

    专业解答没签劳动合同去仲裁申诉,要准备好以下证据:1.证明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据,比如工牌、门禁卡等;2.工作内容、时间的证据,比如邮件、工作量报告、出勤记录等;3.证明薪资的证据,比如工资单、银行流水;4.工作通讯记录;5.同事的证词。有了这些证据,仲裁申诉才能更有力。

    2024.10.11 1525阅读
  • 未签订劳动合同如何仲裁

    专业解答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如果不能协商解决,可以去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是申请劳动仲裁,对裁决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2024.09.11 1563阅读
  • 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仲裁时效是多久

    专业解答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仲裁时效为一年,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权益受损之日起计算。期间,因维权、寻求救济或对方同意,时效中断并重新计算。如遇不可抗力或合法理由导致未及时提出,时效中止,消除后继续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拖欠工资争议不受时效限制,但劳动关系终止后一年内必须提出仲裁。

    2024.08.09 1814阅读
  • 未签订合同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吗

    专业解答答案肯定。若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署劳动合同,可通过以下凭证判断雇佣关系:付款凭据、记账记录、社会保险支付及扣除记录、工作证、服务证、招录信息、考勤记录和其他劳动者证言。此外,业务往来文件、录音证据等也可用于证明劳动关系。劳动者和劳动保障部门可从这些方面入手,证明或确认劳动关系存在。

    2024.08.06 1645阅读
热门专题 优质咨询 热点推荐
诊断报告 全面解读 深度解析

法律问题专业剖析,免费提供
法律问题诊断分析报告~

免费体验
优选专业律师

律师三重认证,为您提供更专
业、更权威的真人律师~

立即查看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2

耐心等

律师在休息时间解答,请耐心等待

3

巧咨询

还有疑问?及时追问律师回复

立即咨询

想获取更多劳动纠纷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