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散布他人信息要是涉嫌诽谤罪,首先得有编造虚假事实的情况,也就是本来没这事,却硬给编出来。
其次,得把编造的假事儿传播出去,不管是用嘴说还是写文章等方式。
再者,诽谤得针对特定的人,哪怕没直接点名,大家也能知道说的是谁。
最后,情节严重才行,比如点击浏览量、转发量够数,造成严重后果,或者有相关前科等,符合这些可能就会被立案追责。
2025-03-31 07:09:47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散布他人信息,满足特定条件可能会以诽谤罪被立案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解析:
散布他人信息涉嫌诽谤罪,需同时满足几个关键要素。首先要有捏造事实的行为,也就是编造不存在的虚假事情。接着要有散布这些虚假事实的举动,可通过言语、文字等途径扩散。而且该诽谤行为得针对特定的人,即便没直接点名,公众也能推断出具体对象。此外,情节严重才会立案,像同一诽谤信息点击浏览达五千次以上、转发五百次以上,造成被害人及其近亲属严重后果,或者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犯的等情况。网络时代,信息传播迅速,大家在发表言论时一定要谨慎,切不可随意散布不实信息去损害他人名誉。要是对相关法律问题存在疑惑,建议及时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更好地维护自身及他人合法权益。
2025-03-31 07:01:48 回复
咨询我
散布他人信息涉嫌诽谤罪的立案标准有着明确界定。
首先,存在捏造事实行为,也就是毫无根据编造虚假内容。这是构成诽谤罪的基础条件,若没有此行为,便不存在诽谤一说。
其次,要有散布捏造事实的举动,通过多种途径将虚假信息传播开来。传播方式多样,影响范围也因此难以控制。
再者,诽谤行为需针对特定人,即便未明确指出姓名,但公众能够推断出具体指向。
最后,情节严重才会立案。比如信息点击浏览或转发达到一定次数,对被害人及其近亲属造成严重后果,或者存在曾因诽谤受罚又再犯的情况。
为避免因行为不当触犯诽谤罪,人们应做到尊重事实,在发表言论前充分核实信息真实性;同时,提升法律意识,清楚了解散布不实信息的严重后果,谨慎使用自己的言论权利,维护健康的社会舆论环境。
2025-03-31 06:27:37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捏造事实是诽谤罪立案的首要条件,无事实基础而编造虚假内容是关键行为。比如凭空编造他人贪污受贿情节,就是典型的无中生有。
(2)仅有捏造还不够,将虚假事实通过多种途径散布才构成完整行为。像在网络上发布不实言论,或者在人群中口口相传虚假内容等。
(3)诽谤需针对特定人,即使未直接点名,只要能让大众推测出所指对象,也符合条件。比如描述某单位员工的特定行为特征,能让熟悉的人知晓是谁。
(4)情节严重是判定的重要因素,点击浏览、转发次数,造成的严重后果以及过往行政处罚记录等都作为衡量标准。
提醒:
在日常言论中,务必注意不可随意编造和散布他人不实信息,以免触碰法律红线,涉嫌诽谤罪。
2025-03-31 06:16:37 回复
咨询我
(一)对于普通人,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发表言论前务必核实信息真实性,不能随意编造关于他人的虚假事实。
(二)在网络环境中,转发内容也要谨慎。不确定真假的信息不要轻易通过文字、语音等方式传播扩散,避免无意间成为散布虚假信息的一环。
(三)如果发现有人可能在散布针对自己的虚假信息,要及时保留证据,比如网页截图、聊天记录等,达到立案标准时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2025-03-31 05:56: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