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订立书面合同但实际履行,合同仍可能成立。法律规定,一方履行主要义务且对方接受时合同即成立。
若双方无争议,应继续按已履行情况和交易习惯履行义务,同时补签书面合同,明确权利义务,防止后面产生纠纷。
若出现争议,先尝试协商解决。若协商无果,需收集实际履行证据,像交付货物凭证、付款记录、聊天记录等,以此证明合同内容和双方权利义务。若选择诉讼,法院会根据实际履行情况、相关证据及交易习惯认定合同内容和双方责任。
建议:一是无争议时尽快补签书面合同,保障权益;二是出现争议及时收集证据,做好维权准备。
法律分析:
(1)即使未订立书面合同,只要一方履行主要义务且对方接受,合同便可能成立。这突破了人们通常认为合同必须有书面形式的认知,体现了法律对实际履行行为的认可。
(2)当双方对合同内容无争议时,按已履行情况和交易习惯继续履行义务是合理的选择。补签书面合同能进一步明确双方权利义务,为后面交易提供清晰的指引,降低纠纷发生的可能性。
(3)若出现争议,协商是首要解决方式。若协商不成,收集实际履行的证据至关重要,这些证据能帮助证明合同内容和双方权利义务。在诉讼中,法院会综合考虑实际履行情况、证据和交易习惯来判定责任。
提醒:
在未签订书面合同实际履行时,要及时保留相关证据。遇到复杂争议,建议咨询专业意见分析处理。
(一)无争议情况处理
当双方对合同内容无争议,应按照已有的履行情况和平时的交易习惯,继续履行各自该承担的义务。同时,为了避免之后可能产生纠纷,要尽快补签书面合同,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明确下来。
(二)有争议情况处理
若出现争议,双方先尝试协商解决。要是协商不成,就要收集能证明实际履行情况的证据,像交付货物的凭证、付款的记录、聊天记录等,以此证明合同内容以及双方的权利义务。如果要通过打官司解决,法院会根据实际履行情况、相关证据和交易习惯来确定合同内容和双方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九十条第二款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是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1.即便没签书面合同,只要双方已实际履行,合同仍可能成立。一方履行主要义务且对方接受,合同即成立。
2.若对合同内容无异议,双方按履行情况和交易习惯继续履行义务,还可补签合同明确权责,防止纠纷。
3.若有争议,先协商解决。协商无果,收集交付凭证、付款记录等证据证明合同内容。若诉讼,法院会依实际情况、证据和习惯认定责任。
结论:
未订立书面合同但双方已实际履行,合同依然可能成立。有争议先协商,协商不成可收集证据,必要时通过诉讼解决。
法律解析: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若双方对合同内容无异议,应按已履行情况和交易习惯继续履行义务,还可补签书面合同。若出现争议,可先协商。协商不成时,交付货物凭证、付款记录、聊天记录等实际履行的证据能证明合同内容和双方权利义务。法院在诉讼中会根据实际履行情况、证据和交易习惯认定合同内容和双方责任。如果您在类似合同履行中遇到问题,或对相关法律有疑问,欢迎向我或其他专业法律人士咨询。
律师解析 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如果主合同已经实际履行,主合同及补充协议均有效。 主合同尚未生效,补充协议内容可独立履行的,补充协议有效; 不能独立履行的,效力待定。
严格三重认证
206个细分领域
3000+城市分站
18万注册律师
3亿咨询数据
想获取更多合同事务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