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1.质押股份转让有严格法律规范,通常股权出质后不得转让,经出质人与质权人协商同意的情况除外。若擅自转让,转让行为可能无效,出质人担责。
2.当双方协商一致同意转让时,出质人要用转让所得价款提前清偿债务或提存。
3.转让操作流程:首先,转让双方签订股份转让协议;其次,按公司章程及规定履行内部决策程序,如通过股东会决议;然后,到证券登记结算机构或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最后,办理股权质押的变更或注销登记。
建议出质人和质权人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和流程,协商转让时明确款项处理方式,避免擅自转让引发法律风险。
2025-03-30 07:31:07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通常股权出质后不能转让,不过出质人与质权人协商一致的可以转让。这一规定平衡了质权人的权益保护与出质人合理处置股权的需求。
(2)协商同意转让时,出质人要把转让所得价款提前清偿债务或提存,保障质权人的债权。
(3)转让操作上,双方先签股份转让协议,再按公司章程和规定履行内部决策程序,如形成股东会决议。
(4)要到证券登记结算机构或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办理股份过户登记,同时办理股权质押的变更或注销登记。
(5)未经质权人同意擅自转让,转让行为可能无效,出质人担责。
提醒:
进行质押股份转让务必与质权人充分协商,严格按规定程序操作,避免擅自转让带来法律风险。不同情况对应处理方式有别,建议咨询进一步分析。
2025-03-30 05:57:07 回复
咨询我
(一)若要转让质押股份,出质人与质权人需先协商达成一致。
(二)达成一致后,出质人把转让所得价款用于提前清偿债务或者进行提存。
(三)转让双方签订股份转让协议,按公司章程和规定履行内部决策程序,比如形成股东会决议。
(四)前往证券登记结算机构或相关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同时办理股权质押的变更或注销登记。
(五)务必避免未经质权人同意擅自转让股份,否则转让行为可能无效,出质人要担责。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四十三条规定,以基金份额、股权出质的,质权自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基金份额、股权出质后,不得转让,但是出质人与质权人协商同意的除外。出质人转让基金份额、股权所得的价款,应当向质权人提前清偿债务或者提存。
2025-03-30 05:36:02 回复
咨询我
1.通常,质押的股份不能转让,不过出质人与质权人协商一致的话可以转让。
2.若协商同意转让,出质人要用转让所得提前偿债或提存。
3.转让时,双方要签转让协议,按章程履行内部决策,如开股东会。
4.完成后,到相关部门办股份过户及质押变更或注销登记。
5.未经质权人同意转让,转让可能无效,出质人担责。
2025-03-30 04:53:42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质押的股份一般不得转让,经出质人与质权人协商同意可转让,转让所得价款需提前清偿债务或提存,且要履行一系列手续,擅自转让可能无效并担责。
法律解析:
根据《民法典》等相关规定,股权出质后通常限制转让,这是为保护质权人的权益。当出质人与质权人协商一致同意转让时,出质人要把转让价款提前偿债或提存,确保质权人的利益不受损。转让操作时,先签订股份转让协议,再按公司章程和规定进行内部决策,如通过股东会决议。接着要到证券登记结算机构或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办理股份过户和股权质押变更或注销登记。若出质人未经质权人同意就转让股份,转让行为可能被判定无效,出质人需承担法律后果。如果您在质押股份转让方面遇到问题,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2025-03-30 04:15: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