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致人轻伤虽不构成交通肇事罪,但需承担行政和民事责任。
行政责任上,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会对逃逸者处以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处15日以下拘留,还会吊销其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禁驾。这体现了法律对肇事逃逸行为的严厉惩处,维护交通秩序和公共安全。
民事责任方面,逃逸者要赔偿受害者就医治疗费用及误工减少的收入,涵盖医疗费、误工费等多项费用。受害者可通过协商或民事诉讼来获得赔偿。
解决措施和建议:一是逃逸者应主动承担责任,积极与受害者协商赔偿事宜。二是受害者要及时收集相关证据,以便在协商不成时通过民事诉讼维护自身权益。三是交通管理部门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打击肇事逃逸行为。
法律分析:
(1)肇事逃逸致人轻伤虽不构成交通肇事罪,却要承担行政与民事责任。行政责任有法律明文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会对逃逸者处以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并处15日以下拘留,还会吊销其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禁考。
(2)在民事责任方面,逃逸者需承担受害者因事故就医治疗产生的费用以及误工损失。这些费用涵盖医疗费、误工费等多项。受害者可与逃逸者协商赔偿事宜,若协商不成,也能通过民事诉讼维护自身权益。
提醒:
发生事故切勿逃逸,逃逸会加重处罚。若遇到此类纠纷,因具体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分析。
(一)面对肇事逃逸致人轻伤的行政责任情况,逃逸者应积极配合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处理,按时缴纳罚款,接受拘留处罚。主动承认错误,以避免后面可能的更严重处罚。
(二)在民事责任承担上,逃逸者应与受害者积极协商赔偿事宜,按照合理标准赔偿医疗费、误工费等各项费用。若协商不成,要做好应对民事诉讼的准备,如实提供相关证据。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第三项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第一百零一条第二款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1.肇事逃逸致人轻伤,虽不构成交通肇事罪,但逃不掉行政和民事责任。
2.行政上,按道路交通安全法,交管部门会对逃逸者罚款2002000元,拘留15天以下,还会吊销驾照且终身禁考。
3.民事方面,逃逸者要赔受害者治疗费用和误工损失,像医疗费、误工费等。受害者能协商赔偿,也能走民事诉讼。
结论:
肇事逃逸致人轻伤虽不构成交通肇事罪,但要承担行政和民事责任。
法律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肇事逃逸致人轻伤,虽未达到交通肇事罪的标准,仍要承担相应责任。行政责任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对逃逸者处以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并处15日以下拘留,同时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禁驾。在民事责任方面,逃逸者要赔偿受害者因就医治疗产生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像医疗费、误工费等。受害者可与逃逸者协商赔偿,也可通过民事诉讼解决。交通无小事,每个人都应遵守交通法规,避免发生事故后逃逸。若你遇到此类纠纷或想了解更多相关法律问题,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
严格三重认证
206个细分领域
3000+城市分站
18万注册律师
3亿咨询数据
想获取更多交通事故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