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法律分析:
(1)夫妻财产约定具有重要意义,它给予夫妻双方自主处分财产的权利。婚姻存续期间,双方能对婚内及婚前财产的归属进行多种形式的约定,如各自所有、共同所有等。
(2)书面形式是约定生效的必要条件。通过书面形式固定约定内容,避免日后因口头约定产生争议,增强约定的稳定性和可证明性。
(3)约定生效需满足实质要件。真实意思表示是基础,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内容合法,不触碰法律红线,不损害各方合法权益以及公序良俗。
(4)涉及第三人债务时,若第三人不知情,夫妻财产约定不能对抗第三人债权。但夫妻内部仍按约定履行,一方承担债务后可依约追偿。
提醒:
进行夫妻财产约定时,务必采用书面形式,确保约定内容合法合规。涉及对外债务,注意告知第三人财产约定情况,避免不必要纠纷。
2025-03-29 07:15:13 回复
咨询我
婚姻存续期间夫妻财产约定在符合一定条件下通常有效。这是对夫妻财产分配自主性的法律认可,有助于明晰夫妻间财产关系。
为确保夫妻财产约定有效,可采取以下措施:
1.严格采用书面形式进行约定,明确财产归属方式,详细罗列各项财产情况,避免模糊不清。
2.双方需出于真实自愿作出约定,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保证约定反映双方内心真实意愿。
3.约定内容要符合法律规定,不与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范冲突,更不能损害国家、集体及他人合法权益,遵循公序良俗原则。
4.若涉及第三人债务,夫妻有义务向第三人明确告知财产约定情况,以避免后面纠纷。若第三人不知约定,夫妻一方偿债后,应及时依约定向另一方追偿,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025-03-29 07:01:42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婚姻存续期间夫妻财产约定一般有效,但涉及第三人债务时有特殊规定。
法律解析:
按照法律规定,男女双方能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及婚前财产进行约定,可选择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且约定要采用书面形式。只要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不损害国家、集体及他人合法权益,也不违背公序良俗,该约定就具备法律效力,约束双方。然而,在涉及第三人债务时,若第三人不知该财产约定,以夫妻共同财产偿债后,夫或妻一方能依约定向另一方追偿。这既保障了夫妻对财产的自主约定权,也兼顾了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如果大家在夫妻财产约定方面有任何法律疑问,欢迎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确保自身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2025-03-29 06:55:41 回复
咨询我
(一)夫妻双方要进行财产约定,务必采用书面形式,把约定内容清晰记录下来,避免日后产生争议。
(二)在拟定约定内容时,要确保是双方真实内心想法,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况。
(三)约定内容不能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规定,不能损害国家、集体以及他人的合法权益,还要符合公序良俗。
(四)若担心日后第三人不知财产约定而产生债务纠纷,可考虑对财产约定进行公示等措施。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条规定,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2025-03-29 05:09:26 回复
咨询我
1.婚姻存续时,夫妻间财产约定通常有效。男女能对婚内和婚前财产的归属自行商量,像各自、共同或部分形式都行。
要以书面形式确定。只要是双方真心想法,内容合法、不损他人权益且不违公序良俗,就有法律效力,约束双方。
要是涉及第三人债务,第三人不清楚财产约定时,用夫妻共同财产偿债后,一方能按约定向另一方追讨。
2025-03-29 04:32: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