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咨询 > 吉林法律咨询 > 吉林市法律咨询 > 吉林市交通肇事法律咨询 > 剐蹭然后逃逸又回去了怎么处理好

剐蹭然后逃逸又回去了怎么处理好

朱** 吉林-吉林市 交通肇事咨询 2025.03.29 03:00:00 478人阅读

剐蹭然后逃逸又回去了怎么处理好

其他人都在看:
吉林市律师 交通事故律师 吉林市交通事故律师 更多律师>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交通肇事逃逸后主动返回,如实向交警陈述事情经过,这种行为在法律上有积极意义。主动返回表明肇事者有一定的悔悟态度,可能会被视为从轻处罚的情节。

(2)剐蹭后逃逸是明确的违法行为。一旦被认定为逃逸,按照法律规定,会面临诸如罚款、扣分,情节严重的还会被吊销驾驶证等处罚。并且逃逸者要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

(3)在赔偿方面,无论是车辆剐蹭的维修费用,还是因事故导致人员受伤的医疗费用等民事赔偿责任,逃逸者都必须承担。积极与受损方沟通协商赔偿事宜,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4)配合交警调查,提供准确信息,是肇事者应尽的义务。这有助于交警准确认定事故责任,也能让肇事者在法律框架内争取到相对较轻的处理结果。

提醒:
交通肇事逃逸不可取,发生事故要冷静应对,及时报警并积极处理,避免因逃逸带来更严重的法律后果。

2025-03-29 06:45:20 回复
咨询我

(一)主动如实陈述:主动向交警部门坦诚整个事情经过,清晰表明自己有逃逸行为但又主动返回弥补的态度,这能展现较好的认错悔悟态度。

(二)接受处罚承担责任:要清楚剐蹭后逃逸违法,被认定逃逸会面临罚款、扣分、吊销驾照等处罚,且需承担事故全部责任,做好接受相应处罚的准备。

(三)积极协商赔偿:与受损方积极沟通,对车辆剐蹭损失合理赔偿,涉及人员受伤还要承担医疗等民事赔偿责任。

(四)全力配合调查:积极配合交警调查,提供准确信息,争取因主动返回情节从轻处理,避免后面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

2025-03-29 06:30:06 回复
咨询我

这种情况是交通肇事逃逸后又回来了。要主动跟交警部门把事情原原本本讲清楚,展现出虽逃逸但主动回来弥补的态度。

主动返回可从轻处理。剐蹭后逃逸是违法的,被认定逃逸,可能会被罚款、扣分,甚至吊销驾照,且逃逸者要担全责。

积极跟受损方沟通赔偿,车被剐蹭的损失,像维修费用等得合理赔偿。要是有人受伤,民事赔偿责任也得承担。

配合交警调查,提供准确信息,争取借主动返回情节从轻处理,妥善解决赔偿避免后面麻烦。

2025-03-29 06:04:14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交通肇事逃逸后主动返回,应如实陈述经过、积极赔偿并配合调查以争取轻处。
法律解析:
交通肇事逃逸是明确的违法行为。按照法律规定,一旦被认定为逃逸,面临罚款、扣分、吊销驾驶证等处罚是大概率事件,而且逃逸者需担责事故全部责任。然而,主动返回现场这一行为能体现肇事者有一定的认错态度,在量刑等方面可作为从轻情节考虑。在赔偿上,车辆剐蹭的维修费用要承担,若导致人员受伤,相关医疗等民事赔偿也不能少。这不仅是道德要求,更是法律责任。若大家在生活中遇到类似复杂的法律问题,或者对交通肇事逃逸相关法律规定还有疑惑,建议及时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便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准确应对法律事务。

2025-03-29 04:11:42 回复
咨询我

这种交通肇事逃逸后又主动返回的情况,关键在于正确应对以减轻责任和妥善处理纠纷。

1.主动如实陈述
向交警部门主动且如实讲述事情全过程,清晰展现自己虽有逃逸过错,但主动返回弥补错误的诚恳态度。这能让交警全面了解情况,为后面公平处理奠定基础。

2.正视法律后果
剐蹭后逃逸属于违法行为,一旦被认定,会面临罚款、扣分,严重的可能吊销驾驶证,且逃逸者要承担事故全部责任。不过主动返回情节可在量刑时从轻考量。

3.积极处理赔偿
积极与受损方沟通协商,针对车辆剐蹭损失给予合理赔偿,涵盖维修费用等。若有人员受伤,需承担医疗等民事赔偿责任。

4.全力配合调查
积极配合交警调查,提供准确无误的信息。通过这些举措,争取在法律框架内,因主动返回情节获得较轻处理,同时妥善解决赔偿问题,防止后面产生纠纷。

2025-03-29 03:08:24 回复

不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离开现场的,不能认定为肇事逃逸。交通肇事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构成有三个方面:(一)主观方面:主观方面即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这种动机是积极的心理活动。虽然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但仅就逃逸行为而言,具有直接的行为故意。因此只有行为人对肇事行为明知,同时又有逃逸的直接犯意,才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因为从主观方面来看,在犯罪恶意上是很小的,是对现场后果的害怕所致。但毫无疑问,其逃逸行为还是直接故意所致。所以无论何种情形,行为人在逃逸时都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造成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并对逃逸行为有直接的故意,这是行为人的主观方面。(二)客观方面: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从刑法理论来看,认定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最直接的便是对行为的客观方面予以认定。对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肇事逃逸行为,是最高院的《解释》中规定了在五种情形的基础上而逃跑的行为。这就可以明确交通肇事后逃逸是作为交通肇事罪量刑的加重情节来规定的。也就是说如果行为人的先前行为没有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或者虽有交通违规行为但该违规行为与结果没有因果关系,或者行为人在交通事故中仅负同等责任或者次要责任,或者交通行为在所造成的结果尚未达到交通肇事罪基本犯的定罪标准的,或者在负事故全部责任或主责的情况下仅致1人重伤,但又不具备酒后驾驶、无执照驾车、无牌照驾车《解释》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即便行为人事后有逃逸行为,也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三)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空间要素,即该行为是否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虽然没有逃离现场(有的是不可能逃跑),但是在将伤者送到医院后或在等待交警部门处理时畏罪逃跑,虽然无论从主观方面还是客观方面都是符合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构成的,也应当受到法律的严惩。而在学界部分学者认为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犯罪,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并不深。因此,对其处理不宜过重,具体把握尺度也宜宽不宜严,所以要对逃逸行为的时间和空间作必要的限定。

没有解决问题?一分钟提问,更多律师提供解答! 立即咨询
优质咨询 热点推荐
诊断报告 全面解读 深度解析

法律问题专业剖析,免费提供
法律问题诊断分析报告~

免费体验
优选专业律师

律师三重认证,为您提供更专
业、更权威的真人律师~

立即查看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2

耐心等

律师在休息时间解答,请耐心等待

3

巧咨询

还有疑问?及时追问律师回复

立即咨询

想获取更多交通事故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