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到期,司法机关得赶紧解除。执行机关要制作解除决定书,通知被监视居住人和相关单位。
要是监视居住时侦查结束,符合逮捕条件的嫌疑人可能被抓;符合取保条件的,能改成取保候审。若不构成犯罪或不该追责,会撤案或不起诉。
被监视居住人及其家属能了解案件情况。对解除决定或后面处理有意见,可依法向办案机关反映,必要时请律师维权。
2025-03-27 19:36:09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期限届满,司法机关应及时依规解除,被监视居住人及其家属有知情权和异议反映权。
法律解析:
根据法律规定,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期限届满,执行机关需制作解除监视居住决定书并通知被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这是保障程序正义和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在监视居住期间,如果侦查终结,会根据犯罪嫌疑人具体情况进行不同处理:符合逮捕条件的予以逮捕,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变更为取保候审,不构成犯罪或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则撤销案件或不起诉。同时,被监视居住人及其家属依法有权了解案件进展和处理结果。若对解除监视居住决定或后面处理有不同意见,完全可以通过合法途径向办案机关反映情况。要是自身难以应对相关法律事务,必要时可以委托律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如果大家在这方面有任何疑惑或需要法律帮助,欢迎随时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
2025-03-27 17:59:37 回复
咨询我
1.当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相关司法机关确实应及时解除监视居住,这是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司法程序正当性的必要举措。及时解除能避免对被监视居住人权利的不当限制,确保司法活动依法有序进行。
2.为更好落实相关规定,建议如下:
执行机关应严格依照流程,在期限届满前及时制作解除监视居住决定书,确保通知工作的高效、准确,避免出现延误或通知不到位的情况。
对于监视居住期间侦查终结的不同情形,司法机关要准确判断,严格依据法律规定对犯罪嫌疑人采取逮捕、取保候审或作出撤销案件、不起诉等决定,做到不枉不纵。
司法机关应主动保障被监视居住人及其家属的知情权,及时告知案件进展和处理结果。同时畅通异议反映渠道,确保被监视居住人能有效表达诉求,合法权益得到充分维护。
2025-03-27 17:22:21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期限届满时,执行机关有义务制作解除监视居住决定书,这是法定程序,确保被监视居住人知晓监视居住状态的结束,同时通知有关单位,保障程序的公开透明。
(2)监视居住期间侦查终结后,依据犯罪嫌疑人的具体情况进行不同处理。符合逮捕条件的依法逮捕,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变更为取保候审,这体现了法律依据不同情形进行精准处置的原则。
(3)若审查后认为不构成犯罪或不应追究刑事责任,作出撤销案件或不起诉决定,保障公民合法权益,避免不当追诉。
(4)被监视居住人及其家属享有知情权,可了解案件进展与处理结果,并且有权对相关决定提出异议,委托律师维权也是法律赋予的重要权利。
提醒:
被监视居住人及其家属要关注监视居住期限,对后面处理有疑问及时通过合法途径反映,必要时尽早委托律师。
2025-03-27 16:44:49 回复
咨询我
(一)被监视居住人及其家属要密切关注执行机关通知,确保及时知晓解除监视居住的消息。
(二)如果案件侦查终结,留意自身后面是被逮捕、变更为取保候审,还是有撤销案件、不起诉等结果。
(三)若对相关决定有异议,按合法程序向办案机关反映问题,别采取过激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在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监视居住。解除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2025-03-27 15:28: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