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一)劳动者故意或重大过失致用人单位经济损失,单位可要求赔偿,从工资扣钱时每月不超当月工资20%,且扣后剩余工资不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
(二)职务行为里员工尽合理注意义务,一般失误致公司亏损,通常不担责,因工作风险原则上单位担。
(三)若公司章程或劳动合同有特别约定,员工按约定在特定失误情形担责。
法律依据: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规定,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2025-03-26 17:30:27 回复
咨询我
1.要是劳动者因故意或重大过错,给单位造成经济损失,单位能让其赔偿。一般从工资里扣,每月扣的不超当月工资20%,扣完剩余工资也不能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
2.员工职务行为里,若尽到合理注意义务,只是一般失误致公司亏损,通常不用赔。毕竟工作风险原则上由单位担。
3.但要是公司章程或劳动合同有特别规定,员工某些失误要担责,那就按约定来。判定责任得综合多方面因素。
2025-03-26 16:02:22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劳动者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是否担责需视具体情况,综合多方面因素判定。
法律解析:
当劳动者因故意或重大过失致使用人单位产生经济损失时,用人单位有权要求其赔偿,赔偿一般从工资里扣,但有扣除比值和剩余工资下限限制。而在职务行为里,员工若尽到合理注意义务,只是一般失误致公司亏损,通常无需担责,毕竟执行工作任务风险原则上由用人单位承担。不过,要是公司章程或劳动合同有特别约定,员工就得按约定在特定失误情形下担责。由此可见,判定责任承担不能一概而论。如果大家在这方面遇到困惑,不确定自身权益和责任,欢迎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便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025-03-26 15:52:06 回复
咨询我
劳动者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时的责任承担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劳动者因故意或重大过失致用人单位经济损失,用人单位可要求赔偿,从工资扣除时有限制,每月不超当月工资20%且扣除后剩余工资不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
针对此类情况,有如下建议:
1.用人单位应在规章制度中明确界定故意和重大过失的情形,避免争议时无明确依据。同时完善员工培训体系,提升员工业务能力,减少因失误造成的损失。
2.劳动者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提升自身专业素养。面对可能涉及赔偿的情况,要了解自身权益和义务,依据法律和合同规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双方签订劳动合同时,应清晰约定关于员工失误造成损失的责任承担条款,减少后面不必要的纠纷。
2025-03-26 15:35:13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劳动者因故意或重大过失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用人单位有权要求赔偿,赔偿一般从劳动者工资中扣除,每月扣除不超当月工资20%,且扣除后剩余工资不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
(2)职务行为中,员工尽到合理注意义务,只是一般失误致公司亏损,通常无需担责,因执行工作任务风险原则上由用人单位承担。
(3)若公司章程或劳动合同有特别约定,员工在某些失误情形下需担责,则按约定执行。判定责任承担要综合多方面因素。
提醒: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应明确自身权益义务。员工要了解失误担责规定,用人单位制定相关约定要合理合法。若有纠纷,建议咨询分析。
2025-03-26 15:08: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