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咨询 > 上海法律咨询 > 嘉定区法律咨询 > 嘉定区名誉毁谤法律咨询 > 发信息能构成诽谤罪吗

发信息能构成诽谤罪吗

尚* 上海-嘉定区 名誉毁谤咨询 2025.03.26 01:51:46 388人阅读

发信息能构成诽谤罪吗

其他人都在看:
嘉定区律师 损害赔偿律师 嘉定区损害赔偿律师 更多律师>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发信息构成诽谤罪需满足特定条件,即主观上是故意,有意编造虚假事实,且将其向不特定多数人传播。
比如在一些社交群组中广泛散布不实信息。

(2)这种行为要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构成犯罪,像导致他人社会评价大幅下降,甚至出现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

(3)对于情节轻微的,不构成犯罪,不过可能会引发民事侵权问题。判断情节是否严重,传播范围、实际影响等是重要考量因素。

(4)被诽谤方有相应的维权途径,觉得构成侵权或犯罪时,要先收集证据,先尝试民事途径要求停止侵权、赔偿损失,情节严重的再向公安机关报案。

提醒:
发信息时务必确保内容真实,避免随意编造传播不实信息。若面临被诽谤情况,及时收集证据维权。

2025-03-26 07:48:31 回复
咨询我

(一)如果不想因发信息构成诽谤罪,首先要确保所发内容真实客观,切勿故意编造虚假事实。
(二)在传播信息时,要注意对象和范围,避免向不特定多数人随意传播未经证实的可能损害他人名誉的内容。
(三)一旦意识到所发信息可能不妥,应及时撤回或澄清,降低对他人名誉的损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2025-03-26 06:47:22 回复
咨询我

发信息也有构成诽谤罪的可能。诽谤罪就是故意编造并传播假事儿,严重损害别人名声和人格的行为。

通过发信息向很多人编造传播假话,严重损害他人名誉,达到一定程度就涉嫌诽谤罪。像导致他人社会评价大跌、精神失常等严重后果。

不过是否构成犯罪得综合判断,情节轻的不算犯罪,可能只是民事侵权。认定情节得看传播范围、实际影响等。被诽谤方可收集证据,先民事维权,严重的可报警。

2025-03-26 06:31:57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发信息在特定情况下可能构成诽谤罪。
法律解析:
根据法律规定,诽谤罪是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事实,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且情节严重的行为。通过发信息,若故意编造虚假内容并向不特定多数人传播,严重损害他人名誉、人格达到情节严重程度,就可能涉嫌此罪,像导致他人社会评价大幅降低,甚至引发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不过,判断是否构成犯罪要综合考量多方面,情节轻微的不构成犯罪,仅属于民事侵权,认定情节严重需考虑传播范围、实际影响等。若被诽谤方觉得发信息行为侵权或犯罪,可收集证据,先通过民事途径要求停止侵权、赔偿损失,情节严重的可向公安机关报案追究刑事责任。如果大家在生活中遇到类似困扰,不确定自身权益是否受到侵害,欢迎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025-03-26 04:56:38 回复
咨询我

发信息确实有可能构成诽谤罪。在信息传播日益便捷的当下,通过发信息进行诽谤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人故意编造虚假事实并向不特定多数人传播,严重损害他人名誉和人格。

为避免此类情况,有以下措施和建议:
1.提升自身法律意识,明白随意编造传播虚假信息可能带来的法律后果,在发信息前仔细考量内容真实性与合法性。

2.加强对信息的审核,无论是个人还是平台,都应对发布传播的信息严格把关,防止虚假有害信息扩散。

3.对于可能构成诽谤的信息,被诽谤方要及时收集证据,如聊天记录、截图等。情节轻微时,可先通过民事途径要求对方停止侵权、赔偿损失;若情节严重,则应果断向公安机关报案,追究对方刑事责任。

2025-03-26 03:11:01 回复

您好,针对您的诽谤造谣企业是否构成诽谤罪问题解答如下,诽谤造谣企业是否构成诽谤罪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是指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商业信誉,是指社会公众对某一经营者的经济能力、信用状况等所给予的社会评价,即该经营者在经济生活中信用、名誉的地位。商品声誉,是指社会公众对一经营者的商品性能、品质所给予的社会评价,即该商品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根据刑法第221条之规定,犯本罪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刑法第231条规定,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个人犯罪的规定处罚。诽谤罪治安法中的处理规定诽谤罪是指捏造事实,并公然损害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客观方面必须是实施诽谤行为,即不仅捏造事实,并且公然散布所捏造的事实。如果传播的真实的事实,不构成本罪;如果捏造了事实,但未向外扩散,也不构成本罪。本罪对诽谤行为的要求是情节严重,否则,按《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主观上必须是故意,即有损害他人人格、名誉的目的。无意中散播了失实的损害他人人格、名誉的言辞,不构成诽谤罪。但当受损害者要求改正而拒不改正,坚持继续撒播的,构成诽谤罪。自己虽未捏造事实,但明知是他人虚构的事实而故意加以传播,并有损害他人人格、名誉之目的的亦构成诽谤罪。如果诽谤的对象特征很明显就是这个人,那么则可以确定他的做法至少触犯了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如果情节严重则要追究刑事责任。诽谤必须要满足哪些条件1、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2、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3、行为人必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构成诽谤。4、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所谓散布,就是在社会公开的扩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言语散布;另一种是文字,即用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报刊、图书、书信等方法散布。所谓“足以贬损”,是指捏造并散布的虚假事实,完全可能贬损他人的人格、名誉,或者事实上已经给被害人的人格、名誉造成了实际损害。如果散布虚假的事实,但并不可能损害他人的人格、名誉,或无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则不构成诽谤。5、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从诽谤的内容上知道被害人是谁,就可以构成诽谤罪。如果行为人散布的事实没有特定的对象,不可能贬损某人的人格、名誉,就不能以诽谤罪论处。6、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属于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虽有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但没有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则不能以诽谤罪论处。所谓情节严重,表现为:多次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捏造事实造成他人人格名誉严重损害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造成恶劣影响的、诽谤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导致被害人自杀的等等情况。

没有解决问题?一分钟提问,更多律师提供解答! 立即咨询
知识科普 律师解析
  • 什么条件构成诽谤罪同一诽谤信息

    专业解答诽谤罪是指故意编造、散布虚构的事实,以损害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如果诽谤信息被广泛传播(点击、阅读次数超过5000次,或转发次数超过500次),造成严重后果(如精神损害、自杀等),或两年内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再次诽谤他人,均可构成诽谤罪。

    2024.10.15 1432阅读
  • 什么条件构成诽谤罪同一诽谤信息

    专业解答诽谤罪是指故意编造、传播与事实相似或基本相似的诽谤信息,目的是贬低他人的声誉。如果诽谤信息传播范围广(点击或阅读次数超过5000次,或转发次数超过500次),造成严重后果(如精神损害、自杀等),或两年内因诽谤受过处罚再次犯罪,均可构成诽谤罪。

    2024.10.07 1793阅读
  • 诽谤信息传达几次以上构成诽谤罪

    专业解答依照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之规定,诽谤罪之成立并非仅仅依赖于所传递之诽谤性信息被传播的次数,而更需全面地考察诽谤行为之严重性与否。若诽谤行径已经达到“情节严重”的标准,尽管诽谤性的信息仅有一次传播,亦极有可能被视为诽谤罪的犯罪行为。在判定情节严重之时,往往包括对诽谤内容、方式、影响力范围以及带来的实际结果等诸多方面进行评估。

    2024.08.29 2020阅读
  • 诽谤信息传达几次以上构成诽谤罪

    专业解答依照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之规定,诽谤罪之成立并非仅仅依赖于所传递之诽谤性信息被传播的次数,而更需全面地考察诽谤行为之严重性与否。若诽谤行径已经达到“情节严重”的标准,尽管诽谤性的信息仅有一次传播,亦极有可能被视为诽谤罪的犯罪行为。在判定情节严重之时,往往包括对诽谤内容、方式、影响力范围以及带来的实际结果等诸多方面进行评估。

    2024.08.26 1375阅读
  • 诽谤信息传达几次以上构成诽谤罪

    专业解答依照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之规定,诽谤罪之成立并非仅仅依赖于所传递之诽谤性信息被传播的次数,而更需全面地考察诽谤行为之严重性与否。若诽谤行径已经达到“情节严重”的标准,尽管诽谤性的信息仅有一次传播,亦极有可能被视为诽谤罪的犯罪行为。在判定情节严重之时,往往包括对诽谤内容、方式、影响力范围以及带来的实际结果等诸多方面进行评估。

    2024.08.24 1860阅读
热门专题 优质咨询 热点推荐
诊断报告 全面解读 深度解析

法律问题专业剖析,免费提供
法律问题诊断分析报告~

免费体验
优选专业律师

律师三重认证,为您提供更专
业、更权威的真人律师~

立即查看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2

耐心等

律师在休息时间解答,请耐心等待

3

巧咨询

还有疑问?及时追问律师回复

立即咨询

想获取更多损害赔偿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