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法律分析:
(1)从法律层面看,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即便夫妻离婚,这种义务并不消除。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支付抚养费,是保障子女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
(2)抚养费数额的确定有严谨标准。有固定收入的,按一定比值给付,这能确保给付水平与给付方收入相匹配;无固定收入的,参照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使抚养费确定更具合理性和公平性。
(3)父母双方的协商约定具有一定效力,只要不损害子女合法权益,可不支付抚养费。但子女权益至上,若日后子女有合理需求,要求支付抚养费,不直接抚养方不能拒绝。
提醒:
离婚时关于抚养费的约定要谨慎,充分考虑子女未来可能的需求。若对抚养费问题有疑问,建议咨询专业人士分析。
2025-03-25 06:24:08 回复
咨询我
(一)母亲应正确认识支付抚养费的义务,这是对子女成长的必要支持,不能逃避。
(二)若有固定收入,按规定比值按时支付抚养费,确保子女生活学习所需。
(三)无固定收入时,主动根据当年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情况,合理计算并支付抚养费。
(四)即便有不支付抚养费的约定,若子女有合理需求提出要求,应积极承担费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规定,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前款规定的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2025-03-25 05:40:47 回复
咨询我
夫妻离婚,孩子归父亲直接抚养,母亲通常要给抚养费。这是母亲对未成年孩子应尽的责任,基于亲子关系产生。
抚养费多少,要看孩子实际需求、父母负担能力和当地生活水平。有固定收入的,按比值给;没固定收入的,参照总收入或行业平均收入确定。
要是父母商量好母亲不付抚养费,且不损害孩子权益,就按约定来。不过,若孩子有合理需求,母亲还是可能要掏钱。
2025-03-25 04:22:08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夫妻离婚后子女由父亲直接抚养,母亲通常需支付抚养费,特殊情况例外,子女有合理需求时母亲仍可能担责。
法律解析:
抚养费是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法定义务,源于父母子女关系。一般而言,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要支付抚养费。有固定收入的,按其月总收入一定比值给付;无固定收入的,参照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比值确定。不过,要是父母双方协商一致且不损害子女合法权益,母亲可不支付。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若子女日后因合理需求,如教育、医疗费用增加等,要求母亲支付抚养费,母亲还是可能要承担相应费用。这充分体现法律对未成年子女权益的保护。如果大家在抚养费相关问题上有困惑,欢迎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便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025-03-25 03:42:20 回复
咨询我
夫妻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母亲通常需支付抚养费,这是基于父母子女关系的法定义务。
为更好保障子女权益及规范抚养费问题,有如下建议:
1.父母双方应秉持客观理性态度,充分考虑子女实际需求、自身负担能力及当地生活水平,合理协商抚养费数额。有固定收入的,按合理比值给付;无固定收入的,参照相关收入标准确定。
2.若协商决定母亲不支付抚养费,需以书面形式明确约定,确保条款清晰且不损害子女合法权益。
3.定期关注子女成长过程中的需求变化,当子女因合理需求要求母亲支付抚养费时,母亲应积极承担相应费用,保障子女健康成长。
2025-03-25 02:49: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