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法律分析:
(1)一般而言,主动离职员工不能领取失业保险金,领取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即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已进行失业登记且有求职要求。
(2)主动离职多被认定为本人意愿中断就业,但当用人单位存在过错,像未按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劳动条件、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等情况,员工被迫辞职,此时可视为非本人意愿中断就业,若同时满足其他条件就能领取失业保险金。
提醒:员工需明确自身离职情形是否符合领取条件,遇用人单位过错导致离职的情况,要留存好相关证据,具体情况可咨询进一步分析。
2025-03-21 17:57:03 回复
咨询我
(一)若员工主动离职,通常无法领取失业保险金,建议员工谨慎选择主动离职方式,避免因自身意愿中断就业而失去领取资格。
(二)若用人单位存在过错,如未按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劳动条件、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等,员工可收集相关证据,以被迫辞职的方式离职,在满足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已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已进行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条件下,申请领取失业保险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失业人员符合下列条件的,从失业保险基金中领取失业保险金:
(一)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已经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的;
(二)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
(三)已经进行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2025-03-21 17:16:07 回复
咨询我
1. 通常主动离职员工不能领失业保险金。领取需同时满足这些条件:失业前单位和本人缴满一年失业保险费;非本人意愿中断就业;已做失业登记且有求职需求。
2. 主动离职算本人意愿中断就业,但要是单位有过错,像没按合同提供劳动保护、没及时发够工资等,员工被迫辞职,就属非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符合其他条件就能领。
2025-03-21 15:47:46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一般主动离职员工不能领取失业保险金,但若用人单位存在过错导致员工被迫辞职,且满足其他领取条件,则可领取。
法律解析:
根据规定,领取失业保险金需同时达成三个条件,即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已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已进行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主动离职属于本人意愿中断就业,通常不符合领取标准。然而,当用人单位有过错,像未按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劳动条件、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等情况,员工被迫辞职可认定为非本人意愿中断就业,在满足其他条件时就能领取。大家如果对失业保险金领取或自身情况是否符合领取条件有疑问,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保障自身权益。
2025-03-21 14:27:04 回复
咨询我
一般主动离职员工不能领取失业保险金,因为领取需同时满足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已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已进行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而主动离职通常属于本人意愿中断就业。但要是用人单位有过错,像未按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劳动条件、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等,员工被迫辞职可认定为非本人意愿中断就业,在满足其他条件下就能领取。
1. 员工在考虑离职时,若用人单位存在过错行为,可收集相关证据,如未支付劳动报酬的工资条、未提供劳动条件的照片等,以证明是非本人意愿中断就业。
2. 及时办理失业登记并表明求职意向,按规定准备好相关材料,保证自身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条件。
3. 用人单位应遵守法律法规,按合同约定履行义务,避免因自身过错导致员工被迫离职及产生其他法律风险。
2025-03-21 12:41: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