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法律分析:
(1)抢夺罪是乘人不备、公然夺取数额较大公私财物,而抢劫罪通过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劫取财物。二者在行为方式和构成要件上有明显区别。
(2)当抢夺者抢夺财物后,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毁灭罪证,在“当场”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会转化为抢劫罪。这里的“当场”不仅指抢夺现场,还涵盖刚离开现场就被发现并追捕的过程。
(3)判断事后威胁是否构成抢劫罪,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当场”条件。若在“当场”范围内威胁,构成转化型抢劫;超出则仍按抢夺罪处理。
提醒:遇到类似情况,要注意区分事后威胁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是否符合“当场”条件,不同判定结果对应不同罪名和量刑,建议咨询专业人士进一步分析。
2025-03-21 12:03:36 回复
咨询我
(一)判断事后威胁是否构成抢劫罪,重点在于确定是否在“当场”。若在实施抢夺的现场,或者刚离开现场就被发现并处于追捕过程中实施威胁,构成转化型抢劫,按抢劫罪处理。比如抢夺后立即被失主追赶,为摆脱抓捕而威胁失主,就属于这种情况。
(二)若威胁行为超出“当场”范畴,比如抢夺行为结束很久后,为防止失主报警等原因进行威胁,不构成转化型抢劫,仍按抢夺罪处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条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即按抢劫罪定罪处罚。
2025-03-21 10:50:32 回复
咨询我
1. 抢夺罪指乘人不备公然抢数额较大公私财物,抢劫罪是用暴力等抢财物。抢夺后威胁可能构成抢劫。
2. 若抢财物后,为藏赃、拒捕或毁证,当场用暴力或威胁,会转化成抢劫。“当场”含抢夺现场及刚离开被追捕过程。
3. 事后威胁在“当场”范围内,构成转化型抢劫定抢劫罪;超出则仍按抢夺罪处理。
2025-03-21 09:54:04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抢夺罪事后威胁在符合“当场”条件时会构成抢劫罪,超出“当场”范畴则仍按抢夺罪处理。
法律解析:
抢夺罪是乘人不备、公然夺取数额较大公私财物,而抢劫罪是以暴力、胁迫等方法抢劫公私财物。根据法律规定,行为人抢夺财物后,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会转化为抢劫罪。这里的“当场”涵盖实施抢夺的现场以及刚离开现场就被发现并追捕的过程。判断事后威胁是否构成抢劫罪,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当场”条件。若在“当场”范围内威胁,符合转化型抢劫构成要件,认定为抢劫罪;超出“当场”范畴,则按抢夺罪处理。若您遇到类似法律问题,情况复杂难以判断,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获得准确的法律建议。
2025-03-21 09:40:12 回复
咨询我
1. 抢夺罪事后威胁在一定条件下构成抢劫罪。抢夺是乘人不备公然夺取财物,抢劫是以暴力等手段劫取财物。若抢夺后为窝藏赃物等当场使用暴力或威胁,会转化为抢劫。
2. 事后威胁构成抢劫的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当场”条件。“当场”涵盖抢夺现场及刚离开就被发现追捕的过程。在此范围内威胁,符合转化型抢劫要件,应认定为抢劫罪。
3. 若超出“当场”范畴,事后威胁不构成转化型抢劫,仍按抢夺罪处理。
建议:司法实践中准确界定“当场”范围,收集证据判断威胁行为时间地点等情况。公民遭遇此类情况及时报警,保留现场证据。
2025-03-21 09:10: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