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法律分析:
(1)起因条件要求防卫必须基于真实发生的故意伤害行为,若误将不存在的侵害当作现实而防卫,属假想防卫,无法构成正当防卫。
(2)时间条件强调防卫要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时实施。提前防卫或事后报复性反击都不符合正当防卫要求,像对方攻击停止后再反击,就难以认定为正当防卫。
(3)主观条件规定防卫的目的是保护合法权益,若以伤害对方为动机进行攻击,不能认定为正当防卫。
(4)对象条件明确防卫只能针对实施不法侵害的人,攻击无关第三人不符合正当防卫的对象要求。
(5)限度条件要求防卫行为与侵害行为相适应,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虽构成正当防卫但需承担刑事责任,不过可减轻或免除处罚。
提醒:
正当防卫的认定较复杂,不同情况需具体分析。遭遇故意伤害进行防卫时,注意把握好限度,若情况复杂建议咨询专业法律人士。
2025-03-21 10:36:27 回复
咨询我
(一)确认不法侵害:在面对可能的伤害时,要先确定故意伤害行为是真实发生的,不能仅凭想象就进行防卫。
(二)把握防卫时间:只能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时防卫,当对方攻击动作开始且未结束时才可防卫,对方停手或离开就不应再反击。
(三)明确防卫意图:防卫是为保护自己或他人的合法权益,不能借此故意去伤害对方。
(四)针对侵害人:防卫行为只能针对实施伤害的人,不能对无关的人进行攻击。
(五)控制防卫限度:防卫手段要和侵害程度相匹配,不能造成远超侵害程度的重大损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025-03-21 09:21:55 回复
咨询我
1. 起因:需有实际发生的故意伤害行为,假想的不能防卫。
2. 时间:防卫要在不法侵害进行时,提前或事后反击可能不算正当防卫,如对方停手离开后反击就不行。
3. 主观:防卫是为保护自身或他人权益,而非故意伤人。
4. 对象:只能针对实施伤害的人,不能伤及无关人员。
5. 限度:不能超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轻微推搡就重伤对方不可取。超限度要担责,但可减轻或免除处罚。
2025-03-21 08:51:26 回复
咨询我
结论:面对故意伤害进行正当防卫需满足起因、时间、主观、对象和限度五个条件,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应负刑事责任,但可减轻或免除处罚。
法律解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相关法律规定,正当防卫是公民保护自身或他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权利。起因条件要求不法侵害必须真实发生,不能是假想的;时间条件强调防卫要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时实施;主观条件表明防卫需出于保护合法权益的意图;对象条件限定只能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限度条件则要求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比如,当对方只是轻微推搡,若用刀将其重伤,就违背了限度条件。若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行为人需承担刑事责任,不过会减轻或免除处罚。如果您在正当防卫相关问题上有疑惑,可向我或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便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025-03-21 08:47:21 回复
咨询我
面对故意伤害进行正当防卫,要严格符合相关条件。需存在客观的故意伤害行为,在侵害正在进行时,出于保护自身或他人合法权益的防卫意图,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实施不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防卫。
具体而言:
1. 起因上,必须是客观存在的故意伤害行为,假想的侵害不能进行防卫。
2. 时间上,只能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时防卫,提前或事后反击一般不算正当防卫。
3. 主观上,要有防卫意图,而非故意伤害对方。
4. 对象上,只能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
5. 限度上,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若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应负刑事责任,但会减轻或免除处罚。建议遭遇故意伤害时冷静判断,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合理防卫,避免过度行为导致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2025-03-21 08:35: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