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咨询 > 陕西法律咨询 > 汉中法律咨询 > 汉中暴力犯罪辩护法律咨询 > 故意伤害罪中怎样认定正当防卫
包同贺律师

中国政法大学硕士,江苏苏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具有证券从业资格,企业高级法律顾问,企业合规师,累计为多个国企代理案件数十亿

15052099995

找律师

18万律师在线服务

问律师

咨询身边的法律专家

查知识

更多更全的法律资讯

故意伤害罪中怎样认定正当防卫

罗** 陕西-汉中 暴力犯罪辩护咨询 2025.03.21 07:21:35 453人阅读

故意伤害罪中怎样认定正当防卫

其他人都在看:
汉中律师 刑事辩护律师 汉中刑事辩护律师 更多律师>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起因条件要求防卫必须基于真实发生的故意伤害行为,若误将不存在的侵害当作现实而防卫,属假想防卫,无法构成正当防卫。
(2)时间条件强调防卫要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时实施。提前防卫或事后报复性反击都不符合正当防卫要求,像对方攻击停止后再反击,就难以认定为正当防卫。
(3)主观条件规定防卫的目的是保护合法权益,若以伤害对方为动机进行攻击,不能认定为正当防卫。
(4)对象条件明确防卫只能针对实施不法侵害的人,攻击无关第三人不符合正当防卫的对象要求。
(5)限度条件要求防卫行为与侵害行为相适应,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虽构成正当防卫但需承担刑事责任,不过可减轻或免除处罚。

提醒:
正当防卫的认定较复杂,不同情况需具体分析。遭遇故意伤害进行防卫时,注意把握好限度,若情况复杂建议咨询专业法律人士。

2025-03-21 10:36:27 回复
咨询我

(一)确认不法侵害:在面对可能的伤害时,要先确定故意伤害行为是真实发生的,不能仅凭想象就进行防卫。
(二)把握防卫时间:只能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时防卫,当对方攻击动作开始且未结束时才可防卫,对方停手或离开就不应再反击。
(三)明确防卫意图:防卫是为保护自己或他人的合法权益,不能借此故意去伤害对方。
(四)针对侵害人:防卫行为只能针对实施伤害的人,不能对无关的人进行攻击。
(五)控制防卫限度:防卫手段要和侵害程度相匹配,不能造成远超侵害程度的重大损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025-03-21 09:21:55 回复
咨询我

1. 起因:需有实际发生的故意伤害行为,假想的不能防卫。
    2. 时间:防卫要在不法侵害进行时,提前或事后反击可能不算正当防卫,如对方停手离开后反击就不行。
    3. 主观:防卫是为保护自身或他人权益,而非故意伤人。
    4. 对象:只能针对实施伤害的人,不能伤及无关人员。
    5. 限度:不能超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轻微推搡就重伤对方不可取。超限度要担责,但可减轻或免除处罚。

2025-03-21 08:51:26 回复
咨询我

结论:面对故意伤害进行正当防卫需满足起因、时间、主观、对象和限度五个条件,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应负刑事责任,但可减轻或免除处罚。
法律解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相关法律规定,正当防卫是公民保护自身或他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权利。起因条件要求不法侵害必须真实发生,不能是假想的;时间条件强调防卫要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时实施;主观条件表明防卫需出于保护合法权益的意图;对象条件限定只能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限度条件则要求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比如,当对方只是轻微推搡,若用刀将其重伤,就违背了限度条件。若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行为人需承担刑事责任,不过会减轻或免除处罚。如果您在正当防卫相关问题上有疑惑,可向我或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便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025-03-21 08:47:21 回复
咨询我

面对故意伤害进行正当防卫,要严格符合相关条件。需存在客观的故意伤害行为,在侵害正在进行时,出于保护自身或他人合法权益的防卫意图,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实施不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防卫。

具体而言:
1. 起因上,必须是客观存在的故意伤害行为,假想的侵害不能进行防卫。
2. 时间上,只能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时防卫,提前或事后反击一般不算正当防卫。
3. 主观上,要有防卫意图,而非故意伤害对方。
4. 对象上,只能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
5. 限度上,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若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应负刑事责任,但会减轻或免除处罚。建议遭遇故意伤害时冷静判断,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合理防卫,避免过度行为导致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2025-03-21 08:35:01 回复

您好,针对您的问题解答如下,正当防卫是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合法利益的行为,理所当然地以存在现实的不法侵害为前提。因此,现实的不法侵害,是正当防卫的起因。“不法侵害”的“不法”与违法是等同概念,既包括犯罪行为,也包括其他违法行为,但又不是泛指一切违法犯罪行为。首先,犯罪行为和其他违法行为都是侵犯合法权益的行为,而合法权益都是受法律保护的,没有理由禁止公民对其他违法行为进行正当防卫;有些行为是犯罪行为还是一般违法行为,一时难以区分,将不法侵害限制在犯罪范围内,不利于公民行使正当防卫权;刑法使用了“不法”一词,而没有使用“犯罪”概念,表明对其他违法行为可以进行防卫。其次,并非对任何违法犯罪行为都可以进行防卫,只是对那些具有进攻性、破坏性,紧迫性的不法侵害,在采取正当防卫可以减轻或者避免危害结果的情况下,不宜进行正当防卫。例如:假冒注册商标罪,贿赂罪等虽然是犯罪行为,却不能对之进行正当防卫。不法侵害不限于故意,而且还包括过失。对于过失不法侵害,特别是过于自信的过失而构成的不法侵害,符合其他条件的,也可以进行正当防卫;不法侵害不限于作为的不法侵害,对于的不法侵害,如果不能由履行义务,需要进行正当防卫的,也可以进行正当防卫。不法侵害应是主客观相统一的不法侵害,即达到法定年龄,具有辩认控制能力的人在罪过或过错心理支配下实施的不法侵害。对于没有达到法定年龄,不具有辩认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人的侵害,不能实施正当防卫。不法侵害必须是现实存在的,如果并不存在不法侵害,但行为人误认为存在不法侵害,因而进行所谓防卫的,属于假想防卫,假想防卫不是正当防卫,应按其主观上的罪过进行定罪。

您好,关于正当防卫是否需要防卫认识这个问题,我的解答如下,对正当防卫主观条件的区别认识表现了刑法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的对立.如果把正当防卫主观条件视为一条横线,则在其最左端即为完全的客观主义,持防卫意思不要说,认为正当防卫是在紧急不法的情况下实施的,只要从客观上看具有防卫效果即可,偶然防卫不成立犯罪,或充其量成立犯罪未遂而其最右端即为最严格的主观主义,持防卫意思必要说,认为既要有面对不法侵害的防卫认识,又要有运用防卫行为制止不法侵害的防卫目的,且自己所实施的反击行为完全是用于防卫在两端的中间状态持防卫认识说,认为不应要求行为人具有防卫目的,只要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防卫行为就足够了。简单分类就正当防卫的主观条件而言,存在三种观点即防卫意思不要说、防卫认识说和防卫意思必要说(防卫认识和防卫目的兼备。我国刑法第20条第1款明确规定,正当防卫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从立法上否定了防卫意思不要说,刑法学理论也大都坚持行为人必须兼备防卫认识和防卫目的,司法实践贯彻的也正是这种观点。其可以有效的将正当防卫与违法犯罪进行区分,即将防卫挑拨、相互斗殴、偶然防卫、为保护非法利益而实行的还击行为等排除出正当防卫的认定。正当防卫必须同时具备五个条件:(一)必须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而实施的。这种不法侵害可能是针对国家、集体的,也可能是针对个人可能是对本人,也可能是对他人可能是侵害人身权利,也可能是侵害财产和其他权利。只要是为了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而实施的行为,即符合本要件。这就是防卫目的的合法性、正义性。如果以挑拨、寻衅等不正当手段,故意激怒对方,引诱别人向自侵袭,尔后借口“防卫”,故意侵害别人,是防卫的挑拨,不是正当防卫。同样,为了保护非法利益而进行的防卫也不是正当防卫,比如盗窃犯为争脏而互殴赌博犯为保护赢得的赌资而打伤行抢者,均不属正当防卫行为。(二)正当防卫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不法侵害行为是指违法行为,不仅指犯罪行为,还包括其他违法侵害行为。这就是说对不法侵害行为并非一定要达到犯罪的程序,才能实施正当防卫。否则,就会使公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保障。当然也不是说不分不法侵害行为的大小轻重,都要实行正当防卫。一般来说,在群众之间发生的轻微不法侵害,能用说服教育、互谅互让等其他办法解决就更好。而对于合法的行为则不能实行正当防卫。(三)正当防卫必须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四)正当防卫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即正当防卫不能针对没有实施不法侵害的第三者,包括不法侵害者的家属。但是如果不法侵害者是数人,对其中任何人均可实行防卫。(五)正当防卫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伤害。正当防卫是有益于社会的合法行,应受一定限度的制约,即防卫行为应以足以制止不法侵害有限。但另一方面,不法侵害往往是突然袭击,防卫人没有防备,精神极度紧张,情况又十分危急,一般在实施防卫行为的当时很难立即判明不法侵害的确实意图和危险程度,往往也没有条件选择一种恰当的防卫方式、工具和强度来进行防卫。因此,只要不是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损害的,都应当视为正当防卫,而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防卫强度可不受限制,具有无限防卫权。

没有解决问题?一分钟提问,更多律师提供解答! 立即咨询
知识科普 律师解析
  • 故意伤害罪可以辨别为正当防卫吗

    专业解答正当防卫与故意伤害这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正当防卫乃针对当下正在发生的非法侵害,为了确保社会整体、国家、个人以及他人民众的生命及财产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违法行为所造成的潜在威胁和损害,而采取的必要的自卫行动。与此相对比,故意伤害罪则是指行为人在蓄意的心理状态支配下,出于伤害他人身体健康之目的,进而实施了相关的攻击行为。

    2024.10.18 1525阅读
  • 故意伤害罪正当防卫认定条件是什么

    专业解答在对故意伤害犯罪进行定义和认定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明确什么是非法侵犯行为,即他人的行为是否触犯了法律,是否对自己的合法权益造成了威胁。 其次,需要考虑采取防范措施的时机,是否在侵害发生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再者,要明确防卫的初衷是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不是进行报复。 最后,需要考虑采取的防范手段和力度是否与侵害的严重程度相适应,避免过度防卫导致不必要的损失。

    2024.09.24 1230阅读
  • 正当防卫造成损害的怎么赔偿

    专业解答正当防卫一般不需要承担民事责任,但防卫过当造成不必要的损害,需要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评估时需要考虑侵权的性质、手段、破坏力、危害程度以及防卫的时间、策略、力度和后果等因素。如果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严重损害,就需要进行赔偿。例如,在轻微暴力的情况下过度防卫导致他人重伤,可能会被判定为防卫过当。

    2024.09.23 2178阅读
  • 正当防卫被定故意伤害怎么办

    专业解答在面对正当防卫被误判为故意伤害的案件时,辩护律师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提供充分证据证明被告行为符合正当防卫要件,包括保护合法权益和针对正在进行的非法侵犯。即使造成损害,若行为在必要限度内,不承担刑事责任。律师需展示防卫行为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若防卫过当,则请求减轻处罚。辩护旨在维护被告合法权益,确保法律正确适用。

    2024.09.18 2001阅读
  • 正当防卫应如何认定

    专业解答关于正当防卫的判定基准,包括非法侵害行为实际发生且正在进行,防卫行为需严格遵守限度,以保护人民合法权益为宗旨,且对象仅限于非法侵害行为主体本身。这些方面共同构成了正当防卫的判定标准。

    2024.09.12 1068阅读
热门专题 优质咨询 热点推荐
诊断报告 全面解读 深度解析

法律问题专业剖析,免费提供
法律问题诊断分析报告~

免费体验
优选专业律师

律师三重认证,为您提供更专
业、更权威的真人律师~

立即查看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2

耐心等

律师在休息时间解答,请耐心等待

3

巧咨询

还有疑问?及时追问律师回复

立即咨询

想获取更多刑事辩护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