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咨询 > 天津法律咨询 > 南开区法律咨询 > 南开区子女抚养法律咨询 > 法律上抚养费给付标准是怎样确定的
包敬立律师

包敬立律师,男,江苏徐州恒邦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具有律师资格和企业法律顾问资格。1998年以徐州市名列前茅的成绩通过全国律师资格考试和企业法律顾问资格考试;从事律师执业以来,担任数十家单位法律顾问,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数亿元;成功为当事人申请国家赔偿近100万元.代理的民事案件在

13056237887

找律师

18万律师在线服务

问律师

咨询身边的法律专家

查知识

更多更全的法律资讯

法律上抚养费给付标准是怎样确定的

鲁** 天津-南开区 子女抚养咨询 2025.03.19 21:58:56 390人阅读

法律上抚养费给付标准是怎样确定的

其他人都在看:
南开区律师 婚姻家庭律师 南开区婚姻家庭律师 更多律师>
咨询我

结论:
抚养费给付有标准,有固定收入按比例,特殊情况可调整,支付方式多样,协议负担需合理。
法律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抚养费确定方式明确。有固定收入者,一般按其月总收入20%  30%比例给付,抚养多个子女时比例适当提高但不超50%;无固定收入则依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此比例确定。若遇子女患重大疾病等特殊情况,可调整比例。支付方式上,应定期给付,有条件可一次性给付。父母还能协议由一方直接抚养并负担全部抚养费,但不能因抚养能力不足影响子女健康成长,否则法院不支持。如果大家在抚养费相关问题上有疑问,欢迎向我或其他专业法律人士咨询,我们会为你提供专业的法律建议。

2025-03-20 05:03:25 回复
咨询我

1.  抚养费标准:有固定收入的,按月总收入20%  30%给;养俩及以上孩子,比例可提但不超50%。没固定收入的,参考当年总收入或行业均值,按上述比例定。
2.  特殊情况:孩子患重疾等,可调整比例。
3.  给付方式:定期给,条件允许可一次性给。
4.  协议抚养:双方可协议一方全担,但能力不足影响孩子成长,法院不支持。

2025-03-20 04:39:02 回复
咨询我

抚养费给付需综合多种因素合理确定。有固定收入的,按其月总收入的20%30%比例给付,若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养费,比例适当提高但不超50%;无固定收入的,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特殊情况如子女患重大疾病等,可调整比例。

解决措施和建议如下:
1. 对于有固定收入者,严格按法定比例支付,避免随意降低标准,保障子女生活。
2. 无固定收入者应积极提供收入证明,确保抚养费计算合理。
3. 遇特殊情况需调整抚养费比例的,双方先协商,协商不成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4. 选择给付方式时,应考虑自身和子女实际情况,确保抚养费稳定支付。

2025-03-20 03:17:25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抚养费给付有明确标准。对于有固定收入者,按其月总收入20%  30%比例给付,若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养费,比例适当提高但不超50%。例如,某人月收入5000元,一个孩子抚养费可能在1000  1500元。
(2)无固定收入时,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
(3)特殊情况如子女患重大疾病等,可调整抚养费比例。
(4)抚养费支付方式通常定期给付,有条件可一次性给付。
(5)父母可协议一方负担全部抚养费,但抚养方能力不能保障子女费用、影响健康成长的,法院不支持。

提醒:确定抚养费时,要考虑实际情况和法律规定。若情况复杂,建议咨询以获取更精准分析。

2025-03-20 01:21:30 回复
咨询我

(一)确定抚养费标准时,若有固定收入,可按其月总收入的 20%  30%比例给付,抚养两个以上子女,比例适当提高但不超 50%;无固定收入,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
(二)遇到子女患重大疾病等特殊情况,可对抚养费比例适当调整。
(三)抚养费给付方式一般为定期给付,有条件的可一次性给付。
(四)父母可协议一方直接抚养子女并负担全部抚养费,但直接抚养方抚养能力不能保障子女费用、影响子女健康成长的,法院不支持。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四十九条规定,抚养费的数额,可以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以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养费的,比例可以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以依据当年总收入或者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有特殊情况的,可以适当提高或者降低上述比例。

2025-03-19 23:34:34 回复

您好,针对您的抚养费给付标准怎么确定问题解答如下,在离婚案件中,抚养费不单指生活费,《婚姻法》解释(一)第21条明确规定,“抚养费”包括三项,即生活费、教育费和医疗费。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中规定:“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20%—30%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养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超过月总收入的50%……”离婚案件中,孩子抚养费应按照法律规定给付,虽然在个案中会有地区和经济水平上的差异。总的来说,子女抚养费数额的计算,需要综合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①子女的实际需要;②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③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离婚后,不和子女一起生活的父/母一方,根据收入状况分为:①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数目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20%-30%。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收入的50%。这里的“月总收入”指工资总额,包括工资、奖金等。这可以通过申请调查令来调查;②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目可依当年的收入或同行业的年平均收入,参照①确定。③有特殊情况的,如子女长期患有重大疾病、或子女残疾的,可适当增加。

您好,针对您的抚养费给付标准要如何确定问题解答如下,在离婚案件中,抚养费不单指生活费,《婚姻法》解释(一)第21条明确规定,“抚养费”包括三项,即生活费、教育费和医疗费。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中规定:“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20%—30%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养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超过月总收入的50%……”离婚案件中,孩子抚养费应按照法律规定给付,虽然在个案中会有地区和经济水平上的差异。总的来说,子女抚养费数额的计算,需要综合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①子女的实际需要;②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③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离婚后,不和子女一起生活的父/母一方,根据收入状况分为:①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数目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20%-30%。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收入的50%。这里的“月总收入”指工资总额,包括工资、奖金等。这可以通过申请调查令来调查;②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目可依当年的收入或同行业的年平均收入,参照①确定。③有特殊情况的,如子女长期患有重大疾病、或子女残疾的,可适当增加。

没有解决问题?一分钟提问,更多律师提供解答! 立即咨询
知识科普 律师解析
  • 抚养费给付年限以及上大学的学费需要给吗

    专业解答一般来讲,父母要把小孩抚养到18岁才算尽到义务,但要是16岁以上的娃能自己挣钱了,那父母可以不给抚养费了。至于高等教育的学费,法律可不强制父母必须出,这得看父母的意愿,大家商量着来。父母愿意给那是可以的,但这不是法定义务。

    2024.10.02 1698阅读
  • 离婚协议上写好了不用支付抚养费,不给会不会被起诉

    专业解答离婚协议中无需承担赡养费用的条款,不影响日后因纠纷起诉维权。法律规定,未成年子女有权随时请求法院追索赡养费,父母作为法定代理人可代为起诉。如判决下达后对方不履行赡养责任,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2024.08.22 1130阅读
  • 离婚协议上写好了不用支付抚养费,不给会不会被起诉

    专业解答离婚协议中无需承担赡养费用的条款,不影响日后因纠纷起诉维权。法律规定,未成年子女有权随时请求法院追索赡养费,父母作为法定代理人可代为起诉。如判决下达后对方不履行赡养责任,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2024.05.22 1519阅读
  • 子女已上大学,是不是有权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

    专业解答当前的社会中,在就业、出行、购物等各种情形时,都是可能会遇到一些法律权益被他人侵害等一系列的法律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多学习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面对这些法律问题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法律的方式来维权了。在本文内容中我们对子女已上大学,是不是有权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进行了解答,希望能解答您的问题。

    2024.02.29 2040阅读
  • 离婚协议上一方不给付抚养费是不是有效

    专业解答为了更好的应对生活中可能会发生的法律问题,我们需要学习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本站整理了一些与离婚协议上一方不给付抚养费是不是有效相关的法律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2024.02.19 1425阅读
热门专题 优质咨询 热点推荐
诊断报告 全面解读 深度解析

法律问题专业剖析,免费提供
法律问题诊断分析报告~

免费体验
优选专业律师

律师三重认证,为您提供更专
业、更权威的真人律师~

立即查看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2

耐心等

律师在休息时间解答,请耐心等待

3

巧咨询

还有疑问?及时追问律师回复

立即咨询

想获取更多婚姻家庭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