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结论:
发生工伤赔偿需及时救治伤者,用人单位30日内申请工伤认定,未申请的相关主体1年内可申请;伤情稳定后进行劳动能力鉴定;根据结果确定赔偿,可由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承担,未缴纳保险由单位全付,协商不成可仲裁、诉讼。
法律解析: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及时申请工伤认定是关键,用人单位有30日申请的义务,若未履行,工伤职工等主体可在1年内申请,认定时提交规定材料能保障认定顺利进行。劳动能力鉴定是确定赔偿的重要环节,能明确伤者残疾情况及对劳动能力的影响。赔偿方面,缴纳工伤保险的按规定由不同主体承担,未缴纳的单位担责,保障了劳动者权益。当双方协商赔偿无法达成一致时,劳动仲裁和诉讼是合法解决途径。如果大家在工伤赔偿过程中遇到问题,或对相关法律规定有疑问,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025-03-19 23:30:19 回复
咨询我
1. 及时救伤者,单位要在事故发生30日内申请工伤认定;单位不申请,职工、亲属或工会1年内可申请。申请需交申请表、劳动关系及医疗诊断证明等材料。
2. 治疗稳定后有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单位、职工或亲属可向鉴定委员会申请劳动能力鉴定。
3. 根据认定和鉴定结果定赔偿项目与金额。由基金和单位分担赔偿,未缴保险则单位全赔。协商不成,可仲裁或诉讼解决。
2025-03-19 23:15:13 回复
咨询我
1. 发生工伤赔偿需按规范步骤处理以保障权益。用人单位应在事故发生30日内申请工伤认定,未申请时工伤职工等可在1年内申请,认定需提交申请表等材料。治疗稳定后存在残疾等情况要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由相关主体向鉴定委员会申请。最后依据认定和鉴定结果确定赔偿项目与金额,赔偿由工伤保险基金和单位按情况承担,未缴保险则单位全付。
2. 为妥善处理工伤赔偿,建议用人单位增强法律意识,及时申请工伤认定并依法缴纳工伤保险。工伤职工及其近亲属要了解自身权益,在规定时间内申请认定和鉴定。双方遇到赔偿纠纷,优先协商,协商不成及时通过劳动仲裁、诉讼等合法途径解决。
2025-03-19 22:13:07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工伤赔偿首要步骤是及时救治伤者,用人单位有30日内向社保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义务。若单位未履行,工伤职工等主体可在1年内申请,申请时需提交申请表、劳动关系证明、医疗诊断证明等材料,这是确定工伤性质的关键。
(2)伤情稳定且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时,要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主体包括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该鉴定能明确伤残程度,为后面的赔偿提供依据。
(3)依据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结果确定赔偿项目和金额。赔偿由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按规定分担,若单位未缴纳工伤保险,则承担全部赔偿责任。协商不成可通过劳动仲裁、诉讼解决。
提醒:
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都有时间限制,需及时申请。不同工伤情形赔偿有差异,建议咨询以进一步分析。
2025-03-19 21:05:01 回复
咨询我
(一)救治伤者与工伤认定:第一时间救治伤者,用人单位在事故发生30日内申请工伤认定,若其未申请,工伤职工等可在1年内申请,申请时要备好申请表、劳动关系证明、医疗诊断证明等材料。
(二)劳动能力鉴定:伤情稳定且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时,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鉴定。
(三)确定赔偿:依据认定和鉴定结果确定赔偿项目与金额,由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按规定承担;单位未缴工伤保险的,单位承担全部赔偿。协商不成,可通过劳动仲裁、诉讼解决。
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2025-03-19 19:11: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