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硕士,江苏苏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具有证券从业资格,企业高级法律顾问,企业合规师,累计为多个国企代理案件数十亿
15052099995
找律师
18万律师在线服务
问律师
咨询身边的法律专家
查知识
更多更全的法律资讯
结论:
判缓刑未执行时若无其他限制自由决定原则可出门,取保候审期间离市、县需经执行机关批准;缓刑考验期开始后离市、县或迁居需报考察机关批准,违规将面临相应后果。
法律解析: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判缓刑未执行且无额外限制自由决定时,当事人有一定行动自由。但处于取保候审阶段,就必须严格遵守执行机关批准程序才能离市、县,这是为了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若擅自离开,属于违反取保候审规定,执行机关有权没收保证金,甚至重新羁押当事人。而当缓刑考验期正式开启,对当事人的限制更为严格,离市、县或迁居需报考察机关批准,这是为了确保缓刑的考察效果和社会秩序。若违反规定,情节严重的,可能被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如果您在缓刑相关方面有任何疑问,建议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保障自身合法权益和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1. 判缓刑未执行时,若没其他限制自由决定,原则能出门。要是处于取保候审阶段,离开居住地的市县要经执行机关批准,擅自离开会违反规定,可能被没收保证金、重新羁押。
2. 缓刑考验期开始后,得遵守规定,离开居住地的市县或迁居,要报考察机关批准。未经批准离开,可能被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1. 判缓刑未执行,若没有额外限制自由决定,原则上能出门。不过处于取保候审阶段时,离开居住的市、县要经执行机关批准,擅自离开会违反规定,面临没收保证金、重新羁押等后果。
2. 缓刑考验期正式开始后,离开居住的市、县或迁居需报经考察机关批准,未经批准离开可能被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解决措施与建议:
1. 处于取保候审阶段打算出门,应提前向执行机关申请,获批后再行动。
2. 缓刑考验期内若有离开居住市、县或迁居需求,及时向考察机关提出申请,获批后按规定行事,避免违规带来严重后果。
法律分析:
(1)判缓刑未执行时,若没有额外限制自由的决定,原则上能出门。不过处于取保候审阶段,离开居住的市、县要经执行机关批准,擅自离开违反规定,可能面临没收保证金、重新羁押。比如有人未经批准离开,就会被追究相应责任。
(2)缓刑考验期正式开始后,离开居住的市、县或迁居,要报考察机关批准。若违反规定未经批准离开,可能被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提醒:
缓刑期间出行一定要按规定获得批准,无论是判决未执行的取保候审阶段,还是缓刑考验期,违规出行后果严重,案情不同处理有别,建议咨询分析。
(一)判缓刑未执行,若没有限制自由决定,可正常出门,但处于取保候审阶段,离开居住地的市、县要经执行机关批准,务必提前申请,获批后再出行。
(二)缓刑考验期开始后,离开居住的市、县或迁居,要报考察机关批准,应按规定流程提交申请,获批后才可行动。
(三)无论哪个阶段,都不能擅自离开,避免因违反规定面临没收保证金、重新羁押、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等后果。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五条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二)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三)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严格三重认证
206个细分领域
3000+城市分站
18万注册律师
3亿咨询数据
想获取更多刑事辩护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