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硕士,江苏苏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具有证券从业资格,企业高级法律顾问,企业合规师,累计为多个国企代理案件数十亿
15052099995
找律师
18万律师在线服务
问律师
咨询身边的法律专家
查知识
更多更全的法律资讯
没开车也可能成危险驾驶罪共犯,以下情况会被认定:
明知他人醉酒驾车还提供车辆;
教唆、胁迫或命令他人危险驾驶;
乘车时强令司机超速、闯红灯等。
司法判案时,要结合具体情况,看主观有无教唆等故意,客观有无促使危险驾驶行为。符合条件的未开车者,要担刑责。
结论:
未开车也可能构成危险驾驶罪共犯,有多种情形会被认定,符合条件需担刑责。
法律解析:
依据相关规定,有三种未开车却构成危险驾驶罪共犯的情形。一是明知他人醉酒驾驶还提供车辆;二是教唆、胁迫或命令他人实施危险驾驶;三是在他人醉酒驾驶时,同乘者强令司机超速、闯红灯等。司法实践中判断是否构成共犯,要结合具体案情,看行为人主观有无故意教唆、帮助等过错,客观有无实施促使危险驾驶行为发生的举动。若符合共犯条件,未开车者也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危险驾驶不仅危害驾驶者自身安全,也威胁公共安全。若你对危险驾驶罪共犯认定等法律问题存在疑问,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获取更准确详尽的法律建议。
法律分析:
(1)提供车辆:若明知他人要醉酒驾驶,还向其提供车辆,这种行为为危险驾驶创造了条件,属于危险驾驶罪共犯的一种情形。
(2)教唆胁迫命令:行为人通过教唆、胁迫或命令等方式,让他人实施危险驾驶行为,这在主观上有促使犯罪发生的故意,客观上推动了危险驾驶行为的实施,构成共犯。
(3)同乘者强令:在他人醉酒驾驶时,同乘者强令司机超速、闯红灯等,同样会使危险驾驶行为的危害程度增加,同乘者也会被认定为共犯。判断是否构成共犯,要结合主客观因素,主观上有故意教唆、帮助过错,客观上实施促使行为发生的,符合条件就需担责。
提醒:即使自己不开车,也不要为他人危险驾驶提供便利或教唆、胁迫他人实施,否则可能担刑责,案情不同处理有别,建议咨询分析。
(一)若不想构成危险驾驶罪共犯,就不能在明知他人要醉酒驾车时,把车辆提供给对方。
(二)不教唆、胁迫或命令他人进行危险驾驶行为。
(三)作为同乘者,不在他人醉酒驾驶时强令司机超速、闯红灯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此条法律表明,若未开车者主观有故意教唆、帮助等过错,客观实施促使危险驾驶行为发生的举动,就可能构成危险驾驶罪共犯并承担责任。
严格三重认证
206个细分领域
3000+城市分站
18万注册律师
3亿咨询数据
想获取更多刑事辩护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