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检察院不予批捕而采取监视居住的案件,后面常见处理方式有:
1. 公安机关在监视居住期间持续侦查,全力收集和补充证据。待侦查终结,若认定犯罪事实清晰、证据确凿充分,便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检察院审查后,符合起诉条件的,向法院提起公诉;认为不构成犯罪或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作出不起诉决定。
2. 监视居住期间,若发现不应追究刑事责任,办案机关会立刻解除监视居住,释放被监视居住人。而且,监视居住期限最长为六个月,期限届满必须及时解除。
为保障这类案件后面处理的公平与规范,建议:
1. 公安机关应严格依法侦查,保证收集证据的合法性与有效性。
2. 检察院认真履行审查职责,对于案件定性和证据标准严格把关。
3. 明确告知被监视居住人应遵守的规定及违反后果,确保其遵守相关要求 。
2025-03-11 11:54:03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公安机关持续侦查:在监视居住期间,公安机关会围绕案件深入调查,全力收集、补充各类证据。当侦查工作结束,认定犯罪事实清晰,证据确凿充分,就会将案件移送至检察院进行审查起诉。
(2)检察院的不同处置:检察院收到案件后展开审查,要是符合起诉标准,便会向法院提起公诉;要是经审查判断不构成犯罪或者不符合起诉条件,就会作出不起诉的决定。
(3)解除监视居住:若在监视居住期间发现不应追究刑事责任,办案机关会即刻解除监视居住措施,释放被监视居住人员。而且监视居住期限上限为六个月,一旦期满也必须及时解除。
提醒:
被监视居住人务必严格遵守规定,违反规定可能面临严重后果,案件后面走向复杂,建议咨询进一步分析。
2025-03-11 10:28:21 回复
咨询我
(一)公安机关继续侦查:在监视居住期间全力收集补充证据,侦查终结若证据达标就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
(二)检察院审查处理:收到移送后,符合起诉条件就向法院提起公诉;认为不构成犯罪或不符合起诉条件,就作出不起诉决定。
(三)解除监视居住:如果发现不应追究刑事责任,或者监视居住期限届满,办案机关都要及时解除,释放被监视居住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
2025-03-11 08:39:43 回复
咨询我
1. 公安机关在监视居住时会接着侦查找证据。要是侦查完觉得犯罪事实清楚、证据够充分,就送检察院审查。检察院看符合起诉条件,就向法院起诉;要是觉得不构成犯罪或不符合条件,就不起诉。
2. 监视居住期间,要是发现不该追究责任,办案机关会马上解除,放人。而且监视居住最多六个月,到期也要及时解除。
3. 被监视居住的人得守规定,像没经批准不能离开指定地方等,不然可能会被逮捕。
2025-03-11 07:45:59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检察院不予批捕而采取监视居住的案件,后面通常有移送起诉、不起诉、解除监视居住几种处理方式,被监视居住人需遵守规定。
法律解析:
在这类案件中,公安机关在监视居住期间会继续侦查。若侦查终结,证据充分就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检察院审查符合起诉条件便向法院提起公诉;若认为不构成犯罪或不符合起诉条件,就作出不起诉决定。另外,若在监视居住期间发现不应追究刑事责任,办案机关会及时解除监视居住并释放被监视居住人,而且监视居住期限最长六个月,届满也得及时解除。同时,被监视居住人有必须遵守的规定,比如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执行监视居住的处所等,违反规定可能被逮捕。法律规定严谨且细致,关乎每个案件当事人的权益。如果对这类案件后面处理方式还有其他疑问,欢迎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
2025-03-11 07:28: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