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法律分析:
1. 仲裁裁决作出意味着仲裁程序结束,不存在像诉讼中原告撤诉那样的操作。仲裁的终局性使得裁决对双方都有强制效力,双方需按裁决履行相应义务。
2. 若出现特定法定情形,像仲裁所依据证据伪造、对方隐瞒关键证据影响公正裁决等,当事人有救济途径。在收到裁决书规定期限内,可向仲裁委所在地中级法院申请撤销。法院查证属实存在法定情形,就会裁定撤销。但这本质是司法纠错,并非“撤诉”概念。
提醒:
了解仲裁裁决终局性,若对裁决有异议,需关注法定撤销情形,及时申请撤销,建议咨询专业人士确定是否符合条件 。
2025-02-28 16:54:19 回复
咨询我
(一)了解仲裁裁决的终局性质,接受其具有法律约束力这一事实,积极履行裁决内容,除非存在法定特殊情况。
(二)若认为仲裁裁决有误,仔细查看是否符合法定撤销情形,例如仲裁裁决所依据的证据是不是伪造的,对方有无隐瞒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等。
(三)若符合法定情形,在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规定期限内,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当事人提出证据证明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
(一)没有仲裁协议的;
(二)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者仲裁委员会无权仲裁的;
(三)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违反法定程序的;
(四)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
(五)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
(六)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
人民法院经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决有前款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裁定撤销。
2025-02-28 15:05:27 回复
咨询我
仲裁裁决作出后一般不能“撤诉”。仲裁与诉讼不同,仲裁庭作出裁决意味着仲裁程序结束,其裁决具有终局性且对双方有法律约束力,不存在类似诉讼中原告一定条件下申请撤诉的情况。
针对这种情况,若当事人认为仲裁裁决有误,存在法定情形时,可采取相应措施。
1. 当事人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规定期限内,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比如仲裁裁决所依据证据伪造、对方隐瞒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等法定情形。
2. 法院会对申请进行审查核实,若确实存在法定撤销情形,将裁定撤销该仲裁裁决。这是通过司法程序纠正错误或违法的仲裁裁决,并非等同于“撤诉” 。
2025-02-28 13:49:24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仲裁裁决作出后通常不能“撤诉”,但存在法定情形可申请撤销。
法律解析:
仲裁和诉讼不同,仲裁庭作出裁决后仲裁程序就结束,不存在类似诉讼中原告在一定条件下申请撤诉的情况。仲裁裁决具有终局性,对双方都有法律约束力。然而当出现法定情形,像仲裁裁决依据的证据是伪造的,或者对方隐瞒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等,当事人在收到仲裁裁决书后的规定期限内,可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法院核实有法定情形就会裁定撤销,但这只是对错误违法裁决的司法纠正,并非“撤诉”。要是在仲裁相关事务上遇到困惑,或者对仲裁裁决有疑问,欢迎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025-02-28 12:01:35 回复
咨询我
仲裁裁决作出后,一般不能像诉讼那样“撤诉”。仲裁和诉讼不同,仲裁庭裁决后程序就结束,诉讼中原告在特定条件下能申请撤诉,而仲裁裁决有终局性,对双方有法律约束力。
要是有法定情形,像裁决依据的证据是伪造的,对方隐瞒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等,当事人收到裁决书后在规定期限内,可向仲裁委所在地中级法院申请撤销。法院核实有法定情形,会裁定撤销,但这不是“撤诉”,是纠正错误违法的裁决 。
2025-02-28 12:00: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