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法律分析:
(1)仲裁裁决书生效后具备强制执行力,可申请强制执行。
(2)在执行过程里,存在多种法定情形可申请终止强制执行案件。被执行人履行全部义务,执行法院会裁定终结执行,这意味着执行目的达成,执行程序自然结束。
(3)申请执行人书面申请撤回执行申请且经法院审查准许的,也能终止执行。这体现了对申请执行人处分权的尊重。
(4)若执行依据的仲裁裁决书被撤销,法院应当裁定终结执行 ,因为失去了合法有效的执行依据。
(5)申请人需向负责执行的法院提交书面申请,详细说明终止执行的理由和相关事实依据,法院会依法审查并作出裁定。
提醒:
申请终止强制执行案件要严格遵循法定程序,准备好充分依据,确保申请顺利获批 。
2025-02-28 16:42:16 回复
咨询我
仲裁裁决书一旦生效就能申请强制执行。不过,想申请终止强制执行案件,有不少法定情况。
像是被执行人履行完所有义务,执行法院会裁定终结执行;申请执行人书面撤回执行申请且法院准许,也能终止;仲裁裁决书被撤销等情况,法院也应裁定终结执行。
要是有这些法定情形,申请人得向执行法院提交书面申请,讲清终止理由与事实依据,法院会依法审查并裁定。要严格按法律和法院要求的程序办,保障申请顺利处理 。
2025-02-28 16:35:31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仲裁裁决书生效后可申请强制执行,满足多种法定情形可申请终止强制执行案件。
法律解析:
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一些法定情形时可终止强制执行。被执行人履行全部义务,执行法院会裁定终结执行;申请执行人书面申请撤回执行申请且经法院审查准许的,也能终止;若仲裁裁决书被撤销等情况,法院应当裁定终结执行。当存在这些法定情形时,申请人要向负责执行的法院提交书面申请,详细说明终止理由和相关事实依据,法院会依法审查并裁定是否终结。执行程序有着严格规范,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和法院要求的程序办理申请,才能保障申请得到合理处理。如果大家在这方面遇到疑惑,对法定情形的判断或申请流程不清楚等,欢迎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便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2025-02-28 15:09:19 回复
咨询我
(一)被执行人履行全部义务后,申请人可以申请终止强制执行案件,此时向负责执行的法院提交书面申请,说明情况即可。
(二)若申请执行人书面申请撤回执行申请,需向法院提交书面申请,阐明撤回原因等事实依据,经法院审查准许就能终止。
(三)当执行的仲裁裁决书被撤销,申请人要及时向法院提交书面申请,说明裁决书已被撤销的情况。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裁定终结执行:
(一)申请人撤销申请的;
(二)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撤销的;
(三)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死亡,无遗产可供执行,又无义务承担人的;
(四)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养费案件的权利人死亡的;
(五)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难无力偿还借款,无收入来源,又丧失劳动能力的;
(六)人民法院认为应当终结执行的其他情形 。
2025-02-28 13:47:59 回复
咨询我
仲裁裁决书生效后可申请强制执行,而申请终止强制执行案件确实有多种法定情形。这些法定情形为执行程序的合理终结提供了依据,维护了司法执行的公正性与合法性。
为更好地处理申请终止强制执行案件,可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法律宣传。让当事人充分了解这些法定情形,明确自身权利义务,避免因不知情而错过合适的处理时机。
2. 规范申请流程。法院应进一步细化书面申请的格式、内容要求,使申请人能更清晰准确地提交申请,减少因格式问题导致的审查延误。
3. 提高审查效率。法院在收到申请后,应及时组织专业人员依法审查,尽快作出裁定,提高司法执行效率,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 。
2025-02-28 12:25: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