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咨询 > 上海法律咨询 > 杨浦区法律咨询 > 杨浦区判决执行法律咨询 > 民事案件一审判决书出具时间是怎样的

民事案件一审判决书出具时间是怎样的

段* 上海-杨浦区 判决执行咨询 2025.02.23 14:50:00 444人阅读

民事案件一审判决书出具时间是怎样的

提示: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律师回复仅供参考,如需更多帮助,请咨询律师。 我也要问
其他人都在看:
杨浦区律师 诉讼仲裁律师 杨浦区诉讼仲裁律师 更多律师>
咨询我

(一)了解不同程序的法定审结及出具判决书时间很关键。简易程序正常三个月内审结并出判决书,特殊情况延长一个月。普通程序一般六个月,经院长批准可延长六个月,还需延长则报请上级法院。

(二)明确当庭宣判和定期宣判后判决书的发送时间。当庭宣判十日内发送,定期宣判宣判后立即发给。

(三)明白实际出具时间会有变动。案件复杂程度、证据审查难度、法院工作安排等多种因素会让判决书出具时间有所不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四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一个月。
第一百五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第一百五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对公开审理或者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宣告判决。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 。  

2025-02-23 17:54:20 回复
咨询我

   民事一审判决书出具时间,按审理程序有所不同。
  简易程序案件,立案起三个月内要审结出判决;特殊情况经批准能延长一个月。

   普通程序案件,通常立案起六个月内审结出判决;特殊情况院长批准可延六个月,还需延长则报请上级法院。

   当庭宣判的,十日内发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马上发。但实际出具时间受案件复杂程度等因素制约 。

2025-02-23 17:35:29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民事案件一审判决书出具时间按审理程序有所不同,简易程序通常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一般六个月内审结,当庭宣判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宣判后立即发放,实际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
法律解析:
在民事案件中,审理程序决定着判决书的出具时间。简易程序旨在高效处理案件,正常情况下需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并出具判决书,若有特殊情况经批准可延长一个月。而普通程序相对复杂,一般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并出具判决书,特殊情况经本院院长批准能延长六个月,如需进一步延长则要报请上级法院批准。当庭宣判的,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马上发放。但实际中,案件复杂程度、证据审查难度以及法院工作安排等,都会使判决书出具时间有所波动。如果大家对民事案件一审判决书出具时间还有其他疑问,欢迎随时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获得准确、详细的解答。  

2025-02-23 16:58:11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正常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出具判决书,特殊情况经批准可延长一个月。这旨在提高简单案件的处理效率,快速定纷止争。

(2)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通常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并出具判决书,特殊情况经本院院长批准可延长六个月,如需进一步延长则需报请上级法院批准。普通程序因案件较为复杂,所以给予较长的审理期限。

(3)当庭宣判的,需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此规定保障当事人能及时知晓判决结果。

不过,案件复杂程度、证据审查难度、法院工作安排等多种因素会影响实际出具时间。

提醒:
关注案件审理程序及对应时间规定,若超期未收到判决书可向法院询问原因。  

2025-02-23 16:30:21 回复
咨询我

1. 民事案件一审判决书出具时间的确会因审理程序不同而有所差别。简易程序审理案件通常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并出具判决书,特殊情况延长经批准可多一个月;普通程序一般六个月内审结并出具判决书,特殊情况经本院院长批准可延长六个月,如需再延长则需报请上级法院批准。当庭宣判的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
2. 解决措施和建议如下:
首先,法院应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案件审理效率,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消耗。例如合理安排法官工作任务,避免任务过重导致案件积压。
其次,对于复杂案件,提前做好预案,组织专业法官会议等讨论案件难点,加快证据审查速度。
再者,当事人也应积极配合法院工作,按时提供证据等,避免因自身原因导致案件审理时间延长,从而使判决书能尽早出具。  

2025-02-23 15:33:38 回复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1、性质不同。
归根到底,由于审判依据和审判任务的不同,两者在性质上有区别:人民
第一审程序的审判依据是对行政案件的一审管辖权,其性质是对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审查人民
第二审程序的审判依据是上一级人民对下一级人民的审判监督权,其性质是对第一审裁判合法性的审查,是将与行政相对方的特定争议最终予以解决。
2、引起审理程序发生的原因不同。
第二审程序基于当事人行使上诉权而发生,而第一审程序是基于原告行使权而发生。
3、审查对象和范围不同。
一审审查的对象是被告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仅对所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和相关的行政法律关系进行审查而二审审查的范围除此以外,其直接审查对象还包括一审裁判是否正确,即二审程序中的审查是对具体行政行为和一审裁判的双重性审查。
4、引起审理程序发生的诉讼主体不同。一审中的原、被告地位是固定的,有资格限制,提讼并引起第一审程序的原告,即是行政对方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而二审中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并不固定,没有资格限制,原审中的原告、被告、
第三人,既可以充当上诉人 、也可以充当被上诉人。
5、审理方式不同。
一审审理行政案件,一律实行开庭审理,包括公开和不公开开庭审理;二审中,人民除应采取开庭审理方式外,认为事实清楚的,可以实行书面审理。
6、裁判方式不同。
一审判决针对具体行政行为的质量,可以作出维持判决、驳回诉讼请求判决、撤销判决、确认判决、限期履行法定职责和变更判决等二审判决则限于维持原判、依法改判两种,并可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重审。
7、审理期限不同。

根据你的问题解答如下, 强制执行指按照法定程序,运用强制力量,根据执行文书的规定,强制民事义务人完成其所承担的义务,以保证权利人的权利得以实现。强制执行不仅适用于刑事诉讼,也适用民事诉讼。《民事诉讼法》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 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 1、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 2、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 3、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 4、搜查被申请执行人隐匿的财产。 5、强制被申请执行人迁出房屋或者退出土地。 6、强制被申请执行人交付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财物或者单据。 7、强制执行法律文书指定的行为。 8、强制办理有关财产权证照转移手续。 9、强制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和支付迟延履行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一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应当报告当前以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财产情况。被执行人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的,人民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

没有解决问题?一分钟提问,更多律师提供解答! 立即咨询
典当管理办法
155808人阅读

典当行业在过去市场十分热闹,现在贷款等金融业务的出现,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便捷,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典当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相关知识,譬如典当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内容有哪些,来了解一下吧。

物权效力
89737人阅读

物权,一般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今天为大家介绍物权效力的相关法律知识,那么什么是物权效力,物权效力有哪些,物权效力和合同效力的联系有哪些,以及物权效力优先原则规定是什么呢,希望这些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快来了解一下吧!

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48032人阅读

物权,一般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其中所有权是大家最为熟悉的,那么物权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物权法的基本原则内容有哪些,以及最新物权法司法解释规定的具体内容有些什么?下面就来为大家介绍,来了解一下吧!

一审判决生效
11229人阅读

在诉讼案件中一审判决的生效时间需要多久,如果不服一审判决需要在什么期限内上诉,一审判决离婚生效时间是多久,一审判决生效日是什么时候等等一系列关于一审判决的法律知识都由我们来帮您解答吧!

一审判决
45013人阅读

在诉讼流程后,一般的案件在基层人民法院审判后,在一定期限内可以提交二审请求,那么一审判决何时生效法律规定有哪些,一审判决生效时间是如何规定的,以及一审判决和一审裁定有什么联系呢,快随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优质咨询 热门知识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律师认证

律师三重认证,为您找到更真实、更可靠的律师!

点击查看
律师诊断

免费享受最专业的问题诊断分析方案!

免费体验
  • 用户 ****评价孟凡永律师:

    谢谢孟律师解答,感谢

    综合评分:5 江苏-徐州
  • 用户 ****评价徐正杨律师:

    专业

    综合评分:5 江苏-南京
  • 用户 ****评价王兆阳律师:

    真实可靠

    综合评分:5 江苏-南京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2

耐心等

律师在休息时间解答,请耐心等待

3

巧咨询

还有疑问?及时追问律师回复

立即咨询

想获取更多诉讼仲裁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