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一)对于一审判决,要密切关注判决书送达后的 15 天,这期间双方都没上诉,判决才生效。对于裁定,留意裁定书送达后的 10 天,无人上诉裁定才生效。
(二)二审判决、裁定作出马上就生效。
(三)生效法律文书规定的履行期限结束后,要是义务人没履行,权利人赶紧申请强制执行。
(四)记住申请执行的期限是二年,按规定准确计算起算时间。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
2025-02-23 13:15:19 回复
咨询我
申请强制执行时间的确以法律文书生效时间而非开庭时间确定。这是因为开庭只是司法程序中的一个环节,而法律文书生效才标志着权利义务最终明确。
为更好理解和遵循此规则,可采取以下措施:
1. 当事人在收到法律文书后,应仔细查看文书内容,明确生效时间。对于一审判决,在判决书送达15日内,裁定送达10日内,要关注对方是否上诉,若双方均未上诉,判决或裁定将生效 。
2. 明确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履行期限。若义务人未在该期限内履行义务,权利人应及时申请强制执行。
3. 牢记申请执行期间为二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算,若规定分期履行,则从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算,避免因时效问题影响自身权益。
2025-02-23 12:19:07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申请强制执行的时间以法律文书生效时间为准,而非开庭时间。
法律解析:
一审判决,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双方均未上诉则生效;裁定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无人上诉生效。二审判决、裁定作出即生效。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履行期限届满后,义务人未履行义务,权利人可申请强制执行。例如判决被告在判决生效后10日内还款,10日后被告未还钱,原告就能申请。申请执行期间为二年,依据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情况计算。总之,了解这些规定能让权利人准确把握申请强制执行的时机,更好维护自身权益。要是在这方面还有疑惑,欢迎向专业法律人士进行咨询,以获得更精准的法律建议和指导 。
2025-02-23 11:42:55 回复
咨询我
申请强制执行的时间,不是看开庭时间,而是以法律文书生效时间来定。
我之前处理过类似案子,就对这方面特别留意。
一审判决,判决书送达15日内双方都没上诉,判决就生效;裁定是送达10日内无人上诉生效。二审判决、裁定作出就生效。
我深刻理解这其中的时间规定很关键。
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履行期过了,义务人没履行,权利人就能申请强制执行。申请执行期是二年,按规定计算。
这能保障权利人及时维护自身权益 。
2025-02-23 11:33:32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申请强制执行的起始时间与开庭时间并无关联,关键在于法律文书的生效时间。这是明确的法律规定,旨在保障法律程序的严谨性和公正性。
(2)一审判决和裁定的生效时间有明确界定。一审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双方均未上诉,判决生效;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无人上诉生效。这给予了当事人一定的上诉期限,以保障其合法权益。
(3)二审判决、裁定作出即生效,体现了二审终审制的效率和权威性。
(4)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履行期限届满后,义务人未履行义务,权利人可申请强制执行。且申请执行期间为二年,根据履行情况不同有不同的计算方式。
提醒:
要牢记法律文书生效时间及申请执行期限,避免错过申请强制执行的时机,权益受损。若情况复杂,建议咨询进一步分析 。
2025-02-23 10:26: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