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假释制度旨在激励服刑人员积极改造,体现刑罚人道主义精神与刑罚个别化原则,是一项重要刑罚执行制度。
1. 针对假释对象,严格限定为被判处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非累犯及非特定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这一规定确保假释不会被滥用,保障社会安全。建议司法机关在审查时,严格核实犯罪记录与性质。
2. 关于刑期要求,明确了有期徒刑执行二分之一以上、无期徒刑实际执行13年以上。这是对服刑人员改造时间的基本考量。监狱等执行机关应做好服刑人员刑期记录与考核。
3. 实质条件强调服刑人员遵守监规、有悔改表现且无再犯罪危险,同时考虑对社区影响。可建立科学评估体系,综合多方面因素,如心理测试、行为表现评估等,准确判断是否符合条件,确保假释后对社会的安全性。
2025-02-23 11:09:03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假释对象有明确限定,仅限于被判处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但累犯以及因特定暴力性犯罪被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被排除在外。这是从犯罪性质和人身危险性等方面考量,确保社会安全。
(2)刑期要求是衡量是否可假释的重要因素。有期徒刑需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无期徒刑实际执行13年以上。这旨在保证刑罚的严肃性和一定惩戒力度。
(3)实质条件注重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的表现。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且没有再犯罪危险,同时兼顾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多维度评估其是否适合提前回归社会。
提醒:
申请假释要准确对照法定条件,不符合条件则无法获批。不确定自身情况是否符合时,建议咨询法律专业人士 。
2025-02-23 10:27:45 回复
咨询我
(一)若想申请假释,首先要确认自身是否符合对象条件。不是所有罪犯都能假释,累犯以及因特定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能假释,得先看看自己是否属于可假释对象范围。
(二)查看刑期是否满足要求。被判处有期徒刑的,要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实际执行13年以上才行。
(三)在服刑期间好好表现。认真遵守监规,积极接受教育改造,切实展现出悔改表现,让相关部门认为没有再犯罪危险,并且不会对所居住社区产生不良影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一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对犯罪分子决定假释时,应当考虑其假释后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 。
2025-02-23 09:53:43 回复
咨询我
假释是针对服刑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罪犯,因表现良好等条件提前释放的规定。
适用有条件:
适用对象有范围,累犯及特定暴力重刑犯不能假释,仅限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罪犯。
刑期有要求,有期徒刑要执行一半以上,无期徒刑得实际执行13年以上。
服刑时得守规,积极改造有悔改,没再犯风险,且要考虑对社区的影响,都符合才能假释 。
2025-02-23 08:23:21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假释有严格的适用条件,只有符合法定要求的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才可能被假释。
法律解析:
假释作为一项刑罚执行制度,有其明确的适用标准。从对象看,仅针对被判处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者,累犯及特定暴力性犯罪且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排除在外。刑期方面,有期徒刑需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无期徒刑实际执行13年以上。实质条件是在刑罚执行期间遵守监规、接受改造、确有悔改且无再犯罪危险,同时要考量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这些条件相辅相成,共同保障假释制度的公平公正与合理适用。法律的严谨性确保了社会的安全与秩序。如果对假释相关法律规定还有疑问,或是遇到相关法律问题,欢迎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便获得准确、专业的解答和帮助 。
2025-02-23 07:58: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