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向派出所举报他人为“诈骗犯”通常不构成侮辱诽谤。这是因为公民有举报违法犯罪行为的权利,旨在协助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秩序。
1. 若举报人基于合理怀疑,如实向派出所陈述情况及怀疑理由,目的是促使公安机关调查核实,属于正常行使举报权。即便事后证明被举报人并非诈骗犯,只要举报人主观无恶意虚构事实、诋毁名誉的故意,就不构成侮辱诽谤。这种情况下,举报人无需承担法律责任。解决措施是鼓励公民积极举报,同时公安机关做好解释工作,消除被举报人疑虑。
2. 然而,若举报人明知对方无诈骗行为,却故意诬告称其为诈骗犯以损害对方名誉,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侮辱诽谤甚至诬告陷害罪。对此,公安机关应依法立案侦查,追究举报人法律责任,同时给予被举报人相应的名誉恢复措施。
2025-02-23 10:12:23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正常举报不构成侵权。公民有权利和义务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举报,若举报人基于合理怀疑,如实向派出所陈述怀疑对方诈骗的情况及理由,旨在促使公安机关调查,这是在正常行使举报权。这种情况下,即便调查后对方并非诈骗犯,只要举报人主观无恶意,就不构成侮辱诽谤。
(2)恶意举报将承担责任。若举报人明知对方未实施诈骗行为,却故意向派出所诬告其为诈骗犯,以损害对方名誉,且达到情节严重程度,不仅可能构成侮辱诽谤,还可能涉嫌诬告陷害罪。
提醒:
举报要基于合理怀疑且如实陈述,切不可恶意诬告他人,否则需承担法律责任。
2025-02-23 09:32:48 回复
咨询我
(一)要明确主观心态很关键。如果真觉得对方有诈骗迹象,基于合理怀疑去举报,就是正常行使权利。比如看到对方行为很像常见诈骗手段,就可以放心向派出所反映 。
(二)如实陈述很重要。举报时要把知道的情况和怀疑理由都客观地说清楚,让公安机关能有效调查核实。
(三)绝不能恶意举报。要是明明知道对方没诈骗,却故意乱说,想害人家名誉,情节严重就可能担责。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第二项规定,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
2025-02-23 09:17:50 回复
咨询我
向派出所举报他人是“诈骗犯”,通常不算侮辱诽谤。
侮辱诽谤是刻意用暴力等方式公然损他人名誉,或编造虚假事去破坏,且情节严重。
举报人若真觉得对方有诈骗行为,基于合理怀疑如实向派出所讲情况和理由,为让公安核实,这是正常行使举报权。即便查后对方不是诈骗犯,无恶意就不构成侮辱诽谤。
要是举报人明知对方没诈骗,却故意诬告,想损害其名誉,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侮辱诽谤甚至诬告陷害罪。
2025-02-23 09:00:59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向派出所举报称别人是“诈骗犯”,若基于合理怀疑如实陈述,一般不构成侮辱诽谤;若故意诬告则可能构成。
法律解析:
侮辱诽谤需故意以特定方式损害他人名誉且情节严重。当举报人确实觉得对方有诈骗行为,基于合理怀疑向派出所如实讲清情况和怀疑理由,是正常行使公民举报权利。这是因为目的是让公安机关调查核实,即便最后发现对方不是诈骗犯,只要主观无恶意虚构、诋毁之意,通常不构成侮辱诽谤。但要是举报人明知对方没实施诈骗,却故意诬告,想损害对方名誉,情节严重时,就可能构成侮辱诽谤甚至诬告陷害罪。法律保护公民正常举报权利,也不容许恶意诬陷他人。要是大家在生活中遇到类似困惑,不确定自己行为是否合法,或者遭遇他人恶意举报等情况,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025-02-23 07:57: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