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一)民事诉讼中,原告若想撤诉,要在法院宣判前向法院提出申请。需确保是自身真实想法,且不能损害国家、社会公共和他人合法权益,这样法院才可能准许。
(二)刑事诉讼的自诉案件里,自诉人在判决宣告前能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撤回自诉。
(三)公诉案件一般被害人不能撤诉,但出现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等特殊情况,检察院可决定不起诉,这由检察院依法判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宣判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人民法院裁定不准许撤诉的,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
2025-02-22 09:45:05 回复
咨询我
立案后能不能撤诉得分情况。
民事诉讼里,法院宣判前原告能申请撤诉,不过得法院裁定允不允许。法院会看是不是原告真心想撤诉,有没有损害到国家、社会和他人权益,符合条件通常就准许。
刑事诉讼中:
自诉案件,宣判前自诉人能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撤回自诉。
公诉案件,由检察院代表国家起诉,一般被害人不能撤。但情节很轻、危害不大等特殊情况,检察院可决定不起诉,这由检察院依法定夺,被害人不能随便说了算 。
2025-02-22 09:06:46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立案后能否撤诉,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情况不同,民事诉讼宣判前原告可申请撤诉由法院裁定,刑事诉讼中自诉案件宣告判决前自诉人可撤诉,公诉案件一般被害人不能撤诉。
法律解析:
在民事诉讼里,法院宣判前原告申请撤诉,法院会从撤诉意愿真实性、是否损害国家社会公共及他人合法权益等方面审查,符合条件通常会准许,这给予原告一定处分自身权利的自由。刑事诉讼中,自诉案件自诉人在宣告判决前能自行和解或撤回自诉,体现对自诉人权益的保障。而公诉案件,因是检察院代表国家追究犯罪,一般被害人不能撤诉,不过在情节显著轻微等特殊情况时,检察院可决定不起诉。总之,不同诉讼类型撤诉规则有别。如果大家在实践中遇到有关立案后撤诉的法律问题,欢迎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便获得准确合法的解答与帮助。
2025-02-22 08:43:50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民事诉讼中,原告在法院宣判前有申请撤诉的权利。这是赋予当事人的诉讼处分权,旨在保障其对自身权益的自主安排。然而,法院会进行严格审查,若撤诉违背原告真实意愿,或是损害国家、社会公共利益及他人合法权益,法院将不准许撤诉。
(2)刑事诉讼的自诉案件里,自诉人在宣告判决前能自行和解或撤回自诉,这给予自诉人一定的自主决定权,利于纠纷的和平解决。
(3)公诉案件中,检察院代表国家追究犯罪,被害人通常无法撤诉。特殊情形下,检察院依据法律规定和案件实际情况,可决定不起诉,以实现司法公正与效率的平衡。
提醒:
民事诉讼撤诉要确保出于真实意愿且不损害他人利益;刑事诉讼中自诉案件撤诉较自由,公诉案件被害人勿擅自决定撤诉,有疑问建议咨询进一步分析。
2025-02-22 08:31:03 回复
咨询我
立案后能否撤诉确实因诉讼类型而异。民事诉讼中,原告在法院宣判前有申请撤诉的权利,不过法院会进行审查,只有在撤诉出于原告真实意愿且不损害国家、社会公共利益及他人合法权益时,才会准许。这是为确保诉讼程序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刑事诉讼方面,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在宣告判决前可自行和解或撤回自诉,这体现了对自诉人权利的尊重。公诉案件一般被害人不能撤诉,因为是检察院代表国家提起公诉。特殊情况如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等,检察院可决定不起诉,这是基于法律规定和案件实际情况的考量,保证司法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解决措施和建议:
1. 民事诉讼原告若想撤诉,应清晰表达真实意愿,并确保不损害相关利益。
2. 刑事自诉人决定撤诉或和解,要谨慎考量自身权益。
3. 公诉案件被害人应了解自身权利界限,不可随意尝试撤诉 。
2025-02-22 07:25: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