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诈骗罪立案后能否撤销得分情况看。侦查阶段,要是犯罪情节特别轻、没啥危害,不算犯罪,公安机关能撤案,这是依法不追究刑责。
到审查起诉阶段,检察院发现有法定情形,像过了追诉时效、嫌疑人死亡等,会不起诉,终结刑事程序。
不过犯罪事实清楚、证据足,构成犯罪的,即便被害人谅解或和解,通常也不能撤案,毕竟是公诉案件,谅解等情节只会在量刑时从轻考虑 。
2025-02-21 21:42:12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诈骗罪立案后能否撤销要视阶段和情形而定,侦查阶段特定情形下公安机关可撤案,审查起诉阶段检察院特定情形会不起诉,但构成犯罪的公诉案件通常不能随意撤销。
法律解析:
在侦查阶段,依据相关法律,要是犯罪情节特别轻微、危害不大,不被认定为犯罪,公安机关有权力撤销案件,这是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体现。到了审查起诉阶段,检察院若发现存在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死亡等法定情形,会作出不起诉决定来终结刑事诉讼程序。不过,一旦犯罪事实清晰、证据确凿充分,构成了诈骗罪,因其属于公诉案件,由检察院代表国家提起公诉,即便被害人谅解或双方达成和解,一般也不能随便撤销。被害人谅解等情况仅在量刑时作为从轻处罚的考量因素。如果大家在这方面存在疑惑或遇到相关问题,欢迎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025-02-21 21:04:42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侦查阶段,存在犯罪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这种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时,公安机关可撤销案件。这是基于对案件性质和危害程度的判断,从源头避免不必要的刑事程序。
(2)审查起诉阶段,检察院若发现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死亡等法定情形,会作出不起诉决定终结诉讼程序。这体现法律对诉讼时效及主体状态变化的考量。
(3)当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构成犯罪时,作为公诉案件的诈骗罪,即便有被害人谅解或和解,通常不能随意撤销。因为公诉案件代表国家追究犯罪责任,不是被害人能左右的,不过被害人谅解会影响量刑。
提醒:
涉及诈骗罪立案后能否撤销情况复杂,不同阶段处理不同。遇到此类问题,建议咨询专业法律人士分析判断 。
2025-02-21 20:03:55 回复
咨询我
诈骗罪立案后能否撤销确实因阶段和情形而异。在侦查阶段,若犯罪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构成犯罪,公安机关可依法撤销案件,这是基于法律对轻微犯罪的合理处置。
进入审查起诉阶段,检察院在发现法定情形时,像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死亡等,会作出不起诉决定以终结刑事诉讼程序。但当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且构成犯罪时,即便有被害人谅解或达成和解,通常也不能撤销案件,毕竟诈骗罪作为公诉案件,由检察院代表国家行使公诉权。
解决措施和建议如下:
1. 对于侦查机关,应严格把握撤销案件标准,确保符合法定情形才能撤案,避免随意性。
2. 检察院在审查起诉时,要全面审查案件,准确判断是否符合不起诉条件,公正司法。
3. 被害人应正确认识公诉案件性质,不要因谅解等就期望随意撤案,可通过合法途径争取从轻处罚情节。
2025-02-21 18:25:38 回复
咨询我
(一)在侦查阶段,要是犯罪情节很轻微、危害小,不被认为是犯罪,公安机关能撤销案件。这是因为这类情况依法不用追究刑事责任。
(二)到审查起诉阶段,检察院审查时发现有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等法定情形,会作出不起诉决定来结束刑事诉讼程序。
(三)要是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构成犯罪了,即便被害人谅解或双方和解,通常不能随便撤案。毕竟诈骗罪是公诉案件,由检察院代表国家起诉,不是被害人说了算。不过被害人谅解等情况,量刑时会考虑从轻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
2025-02-21 17:31: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