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一)如果怀疑自己遭遇他人诽谤,要及时保留证据。像聊天记录、社交媒体的发文截图等,都要保存好,以防证据灭失。
(二)寻找证人。若有其他人目睹了对方诽谤自己的过程,可请其提供证人证言。
(三)若是因诽谤造成了精神伤害等后果,要及时就医,并保留好相关病历、诊断证明等材料,用以证明损害后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2025-02-21 12:00:17 回复
咨询我
1. 故意编瞎话损害别人名声,可能就犯诽谤罪了。按刑法,用暴力或其他手段公然侮辱、造谣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会被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等。
2. 像诽谤信息点击浏览五千次以上,或转发五百次以上,还有导致他人精神失常等严重后果,都算情节严重。
3. 诽谤罪一般得被害人自己去法院起诉,除非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这类案子,证据很关键,聊天记录、证人证言等能证明对方侵权及后果 。
2025-02-21 11:39:42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毁坏名誉,情节严重会触犯诽谤罪,此罪一般告诉才处理,证据收集很关键。
法律解析:
依据刑法,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会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的刑罚。而“情节严重”有着明确界定,像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五千次以上,或被转发五百次以上,还有造成被害人及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等情况。诽谤罪通常需被害人向法院提起自诉,不过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在这类案件里,收集相关聊天记录、证人证言等证据,对证明对方侵权行为及后果起着决定性作用。要是你遭遇类似情况,不确定自身权益如何保障,建议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2025-02-21 11:25:03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诽谤罪的认定有着明确界限,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且情节严重的才构成犯罪。这体现法律对公民名誉权的保护,不容他人随意践踏。
(2) “情节严重”的量化标准具有现实意义。同一诽谤信息的点击、浏览、转发次数达到规定数值,或者造成被害人及其近亲属严重后果等,都表明诽谤行为的危害程度达到需刑法介入的程度。
(3)诽谤罪告诉才处理的特性,赋予被害人自主选择是否追究责任的权利。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形,法律会主动介入维护公共利益。
(4)证据收集在这类案件中是关键。聊天记录、证人证言等能直观呈现侵权行为及后果,有力支撑被害人的诉求。
提醒:
遭遇他人诽谤,注意留存好相关证据。不确定是否构成诽谤罪及如何处理,建议咨询法律专业人士 。
2025-02-21 09:47:25 回复
咨询我
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毁坏名誉确实可能触犯诽谤罪。这一规定旨在维护公民的名誉权不受非法侵害,确保社会秩序和个人权益的平衡。
面对此类情况,有以下措施建议:
1. 当遭遇诽谤行为时,受害者应第一时间收集固定证据。比如保存好相关聊天记录、通话录音等,这些能直观反映对方的诽谤行为。收集证据过程要合法合规,确保证据的有效性。收集完毕后,及时寻求专业法律人士的帮助。
2. 依据情节严重程度及是否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来确定处理方式。若情节较轻且未危害公共利益,被害人可向法院提起自诉;若存在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形,应由公安机关介入处理。
3. 在整个处理过程中,要保持冷静理性,避免因冲动导致自身行为违法,使原本的受害者变成违法者。
2025-02-21 09:12: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