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劳动者在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签完协议后,要当场向用人单位提出索要属于自己的那份协议,明确告知这是自身合法权利。
(二)如果用人单位拒绝提供,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请求其介入督促用人单位履行义务。
(三)也可以通过书面形式,如发邮件或者寄挂号信等方式,再次向用人单位索要,并保留好相关凭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这表明劳动者有权获得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相关证明材料 。
个人理应留存一份终止劳动合同协议书。按规定,单位和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或终止合同,得签书面协议,且协议一式多份,劳动者有份。
这是为满足劳动者知情权和维权需求。有了协议,劳动者能清楚双方权利义务终止状态,像工资结算等约定有无落实。
要是之后有劳动纠纷,协议书就是关键书面证据,助劳动者讲清事实,维护自身权益。签完协议,劳动者一定得保证自己有一份 。
结论:
劳动者签完终止劳动合同协议书后应确保自己持有一份。
法律解析:
依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需签订书面协议,且协议一式多份,劳动者有权持有。这是为保障劳动者的知情权以及维护自身权益。劳动者持有协议,能清楚知晓双方权利义务终止的具体情况,像工资结算、经济补偿等约定有无落实。一旦后续出现劳动纠纷,这份协议书就成为关键书面证据,能帮助劳动者在争议解决时准确清晰地阐述事实,从而有力保障自身合法权益。若在这方面有任何疑惑或担忧,建议及时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便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
法律分析:
(1)法律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需签订书面协议,这为劳动关系的结束提供了规范的书面依据。
(2)协议一式多份,劳动者有权利持有一份,此规定是对劳动者知情权的有力保障,劳动者借此可清晰了解合同解除或终止的具体情况。
(3)持有协议能让劳动者明确工资结算、经济补偿等关键约定是否落实,对自身权益有清晰认知。
(4)在后续可能出现的劳动纠纷中,该协议书作为重要书面证据,能助力劳动者清晰陈述事实,为维护自身权益增添有力支撑。
提醒:
签完终止劳动合同协议书,劳动者一定要确认自己持有一份,以防后续权益受损无证据支撑 。
个人确实应当持有一份终止劳动合同协议书。这是维护自身权益的必要举措。
首先,按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需签订书面协议,且劳动者有权持有一份,这是对劳动者知情权的保障。
其次,持有该协议能让劳动者清楚双方权利义务的终止状态,像工资结算、经济补偿等约定有无落实,心里有底。
再者,若之后出现劳动纠纷,协议书是关键书面证据,能助力劳动者在争议解决时准确清晰地陈述事实,为维护自身权益提供有力支撑。
建议劳动者在与用人单位签订终止劳动合同协议书时,当场确认自己持有一份。若用人单位拒绝提供,劳动者应及时向劳动监察部门反映,以确保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
专业解答解除劳动合同协议是双方共识下提前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文件,明确双方权利和责任。它能化解或降低劳资纠纷,因为清晰界定双方权责关系,为双方提供保护和约束,提升履约自觉性和谨慎态度。
专业解答“解除劳动合同协议”指提前终止有效劳动合同,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文件。其作用是减少劳动纠纷,缓解劳动关系紧张。劳动合同明确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益和义务,既保护了双方权益,也制约了他们的行为,促进了遵守合同条款和合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意识。
专业解答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无论我们是在购物、出行、学习还是工作中,都是离不开法律知识的,我们应该要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您的生活正面临着与房屋终止合同协议书如何写相关的问题而无法解决的话,那么可以从本文内容中来寻找答案。
专业解答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无论我们是在购物、出行、学习还是工作中,都是离不开法律知识的,我们应该要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您的生活正面临着与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协议书如何写相关的问题而无法解决的话,那么可以从本文内容中来寻找答案。
专业解答在面对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害的时候,我们就需要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如果您的合法权益正在遭受侵害,那么可以通过本篇文章了解的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希望能够对您遇到关于房屋终止合同协议书怎么写问题带来帮助。
律师解析 补偿协议只要各方当事人认可协议内容、自愿签署,就具有法律效力。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依法成立的合同,仅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严格三重认证
206个细分领域
3000+城市分站
18万注册律师
3亿咨询数据
想获取更多劳动纠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