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一)借助法院强制手段:请求法院查询、冻结、划拨单位存款,扣留、提取收入,对财产进行查封、扣押等处置。若单位逃避执行,要求法院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追究刑责。
(二)关注执行中止与恢复:若单位确实没财产,法院会中止执行,后续一旦发现财产就恢复执行,要留意这一过程。
(三)运用信用惩戒措施:推动法院将单位列入失信名单,限制其高消费,从信誉方面施加压力促使还款。
(四)债权人积极配合:债权人主动向法院提供单位财产线索,助力执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九条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情况。人民法院有权根据不同情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财产。人民法院查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的财产不得超出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的范围。
2025-02-19 15:48:04 回复
咨询我
在强制执行后单位仍不还钱,有多种应对举措。
1. 法院可运用多种执行手段,查询、冻结、划拨单位存款,扣留、提取收入,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财产等。若单位存在隐匿财产等逃避执行行为,对主要负责人或直接责任人员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责。这能直接对单位财产进行处置,并对相关责任人予以惩戒。
2. 若单位确实无财产可供执行,法院会裁定中止执行,后续发现有财产时恢复执行。这是基于实际情况的灵活处理。
3. 将单位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限制高消费,利用信誉压力促使其还款。
4. 债权人应积极向法院提供单位财产线索,协助执行工作。债权人更了解情况,提供线索可提高执行效率。通过这些措施,多管齐下促使单位履行还款义务 。
2025-02-19 13:57:56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强制执行后单位仍不还钱,有多种应对措施保障债权人权益。
法律解析:
在强制执行阶段,若单位拒不还钱,法院拥有多种强制手段。法院有权对单位的存款进行查询、冻结、划拨,对其收入扣留、提取,还能对财产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要是单位存在隐匿财产等逃避执行的行为,相关负责人会面临罚款、拘留,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若单位确实没有财产可供执行,法院会裁定中止执行,后续发现财产再恢复。把单位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限制高消费,从信誉方面施加压力促使其还款。债权人在这个过程中也有责任,应积极给法院提供单位财产线索,助力执行工作推进。如果在这方面遇到难题,建议及时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便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
2025-02-19 12:50:54 回复
咨询我
法院手段多样。能查、冻、划单位存款,扣提收入,封、扣、冻、拍、卖财产。单位藏财产逃避执行,负责人或直接人员会被罚款、拘留,犯罪的要担刑责。
单位没财产执行,法院会先中止,等有财产再恢复。
把单位列入失信名单,限制高消费,影响信誉促还款。债权人也得积极提供财产线索,帮法院执行 。
2025-02-19 12:42:12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法院拥有多种强制手段,查询、冻结、划拨存款能直接作用于单位资金;扣留、提取收入可截断其资金流入;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财产能将其资产变现偿债。若单位试图隐匿财产逃避,相关责任人会面临法律制裁。
(2)当单位确实无财产执行,法律也有相应程序安排,裁定中止执行,避免盲目执行,待有财产时恢复。
(3)纳入失信名单和限制高消费是信用惩戒措施,对单位信誉冲击大,能从侧面推动还款。而债权人的配合同样关键,提供财产线索能助力法院执行。
提醒:
强制执行中单位不还钱情况复杂,债权人要及时关注单位财产动态,积极提供线索,遇到问题建议咨询进一步分析 。
2025-02-19 10:53: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