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判决书过二年存在不同处理办法。即便过了二年,权利并非必然无法实现。
若二年是申请强制执行期限且无时效中止、中断情形,虽可能丧失申请强制执行权利,但实体权利仍在,可尝试与对方沟通协商履行。对方若自愿履行,不受时效限制。可主动联系对方,诚恳说明情况,争取友好解决 。
若二年不是执行时效,而是其他判决书后续程序时间节点,要依具体法律程序和判决书内容判断。如上诉期过二年,判决生效,当事人认为判决有误可申请再审,不过再审申请有时间等条件限制。此时应仔细研究判决书及相关法律规定,咨询专业法律人士,了解再审申请条件和流程,准备好相关材料 。总之,先明确二年对应的法律事项,再采取恰当行动。
2025-02-19 08:51:02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当二年属于申请强制执行期限,且不存在申请执行时效中止、中断的状况时,申请强制执行的权利可能丧失。然而实体权利依旧存在,此时可尝试与对方沟通,促使其履行义务。比如双方就还款事项重新达成一致,对方愿意还款,这种自愿履行不受时效制约。
(2)若二年并非执行时效问题,而是其他判决书后续程序的时间节点,就需要依据具体法律程序以及判决书内容来准确判断。像上诉期已过二年,判决已然生效,当事人若觉得判决存在错误,可依法申请再审,但再审申请在时间等方面有相应的条件要求。
提醒:
遇到判决书过二年的情况,务必先弄清楚二年对应的具体法律事项,再采取恰当行动。若有疑问,建议咨询专业法律人士。
2025-02-19 08:24:14 回复
咨询我
(一)先仔细查看判决书及相关法律规定,确定这二年到底对应的是哪种法律事项,比如是不是申请强制执行期限等。
(二)若真是申请强制执行期限且无中止、中断情形,尝试和对方沟通,说明情况,看能否让对方自愿履行义务。
(三)要是二年是其他时间节点,像上诉期过了二年,认为判决有误,符合条件的话依法申请再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
2025-02-19 07:50:56 回复
咨询我
要是这二年是申请强制执行期限,又没有时效中止、中断情况,申请执行权可能没了,但实体权利还在,能和对方商量履行,对方愿意给就不受时效限制。
若二年不是执行时效,而是其他判决书后续程序节点,得看具体法律程序和判决书内容。像上诉期过了二年,判决生效,觉得有错可申请再审,但再审有条件限制。
先弄清楚二年对应的法律事项,再选合适办法处理 。
2025-02-19 06:09:47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判决书过了二年有不同处理办法,需先明确二年对应的法律事项再行动。
法律解析:
若二年是申请强制执行期限,在无申请执行时效中止、中断情形时,可能失去申请强制执行权利,不过实体权利依旧存在,可尝试和对方协商履行,对方自愿履行不受时效限制。要是二年不是执行时效,而是其他判决书后续程序时间节点,比如上诉期过了二年,判决已生效,当事人觉得判决有错可依法申请再审,但再审申请有时间等条件限制。总之,要依据具体法律程序和判决书内容来判断处理。如果在这方面遇到难题,不确定如何应对,建议及时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便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
2025-02-19 06:06: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