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咨询 > 安徽法律咨询 > 宣城法律咨询 > 宣城金融诈骗辩护法律咨询 > 持续还款是不是就不涉嫌诈骗
包同贺律师

中国政法大学硕士,江苏苏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具有证券从业资格,企业高级法律顾问,企业合规师,累计为多个国企代理案件数十亿

15052099995

找律师

18万律师在线服务

问律师

咨询身边的法律专家

查知识

更多更全的法律资讯

持续还款是不是就不涉嫌诈骗

王** 安徽-宣城 金融诈骗辩护咨询 2025.02.17 11:02:43 349人阅读

持续还款是不是就不涉嫌诈骗

提示: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律师回复仅供参考,如需更多帮助,请咨询律师。 我也要问
其他人都在看:
宣城律师 刑事辩护律师 宣城刑事辩护律师 更多律师>
咨询我

持续还款对认定诈骗有重要参考价值,但不能据此判定绝对不涉诈骗。

1. 诈骗认定核心是取得财物时有无非法占有目的。若初始便怀着非法占有目的,靠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财物,即便后续持续还款,也可能构成诈骗。要从行为人的一系列行为来判断主观故意,不能仅看还款这一孤立行为。
措施建议:司法机关需全面审查行为人的前期准备、取得财物手段等证据。

2. 因合理原因如经营困难、资金周转导致未能及时足额还款,且有积极还款行动,无非法占有故意,通常不认定为诈骗。这体现了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综合考量行为人的经济状况及还款态度。
措施建议:要求行为人提供相关经营状况证明等材料。

3. 以贷款诈骗为例,编造虚假理由骗贷,后续还款仍可能涉嫌诈骗;正常贷款后因客观原因还款困难尽力还款则不构成。认定时要综合全案证据、行为过程判断。
措施建议:对贷款相关资料、资金流向等进行细致调查分析 。  

2025-02-17 16:33:04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持续还款虽能体现还款意愿,却不能直接排除诈骗嫌疑。其对诈骗认定有影响,但非决定性因素。

(2)诈骗认定核心在于获取财物时有无非法占有目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欺骗手段取得财物,即便后续还款,仍可能构成诈骗。

(3)若是合理原因致使还款困难,且有积极还款举措,无非法占有故意,通常不认定为诈骗。

(4)贷款诈骗为例,骗贷时就有非法目的,后续还款也涉嫌犯罪;正常贷款后因客观原因还款困难且努力还款,不构成诈骗,需全面考量案件情况。

提醒:
判断是否构成诈骗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面对类似情况,建议咨询专业法律人士,以便准确分析认定。  

2025-02-17 15:03:36 回复
咨询我

(一)在判断是否构成诈骗时,不能仅依据是否持续还款来下结论。要深入考察行为人获取财物当时的主观意图。
(二)着重分析取得财物时是否有非法占有目的。若存在虚构事实等骗财行为,即便后续还款,也可能被认定为诈骗。
(三)需结合具体情况,像合理原因导致还款困难且积极还款的,通常不构成诈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此条明确了诈骗罪的定义及量刑,强调了诈骗犯罪认定的关键在于非法占有目的。  

2025-02-17 14:08:25 回复
咨询我

    持续还款能体现还款意愿,对判断是否构成诈骗很重要,但不能就此断言一定不涉诈骗。
  
    认定诈骗犯罪,关键看取得财物时有无非法占有目的。一开始就骗财,即便后续还款,也可能构成诈骗。

    要是因合理原因没按时足额还款,还有积极行动,无非法占有故意,通常不算诈骗。像贷款,骗贷还款仍可能涉罪,正常贷款因客观困难尽力还则不构成。得综合判断 。

2025-02-17 12:40:24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持续还款不必然排除诈骗嫌疑,诈骗认定关键看取得财物时有无非法占有目的。
法律解析:
依据相关法律规定,诈骗犯罪的核心判定标准是行为人获取财物之际的主观意图。若一开始就心怀不轨,凭借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来骗取财物,哪怕后续存在持续还款行为,也难以改变诈骗的定性。这是因为其行为从根源上就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破坏了正常的经济秩序。然而,要是确实由于经营困境、资金周转等合理缘由,导致无法按时足额还款,并且有积极还款的实际行动,就表明其没有非法占有的故意,通常不会被认定为诈骗。像贷款诈骗案件,骗贷的自始就涉嫌违法,而正常贷款后因客观原因还款困难却努力偿还的,不构成犯罪。总之,司法实践中会全面考量整个案件的各种因素来判定。如果大家在生活中遇到类似法律问题,不确定自身行为或他人行为是否涉嫌诈骗,欢迎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便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025-02-17 11:56:43 回复

您好,关于这个问题,我的解答如下,    一、什么是诈骗罪  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二、如何来理解诈骗罪:  该罪的基本构造为:行为人实施欺诈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受到财产上的损失。   三、诈骗罪客观行为的理解:   1、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   2、欺诈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对方产生错误认识是行为人的欺诈行为所致,即使对方在判断上有一定的错误,也不妨碍欺诈行为的成立。在欺诈行为与对方处分财产之间,必须介入对方的错误认识。如果对方不是因欺诈行为产生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就不成立诈骗罪   3、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之后作出财产处分。如果,向自动售货机中投入类似硬币的金属片,从而取得售货机内的商品的行为,不构成诈骗罪,只能成立盗窃罪。   4、欺诈行为使被害人处分财产后,行为人便获得财产,从而使被害人的财产受到损害。诈骗罪中诈骗的数额达到较大的标准,以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为起点。诈骗未遂,情节严重的,也应当定罪并依法处罚。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诈骗罪并不限于骗取有体物,还包括骗取无形物与财产性利益。根据刑法第2l0条的有关规定,使用欺骗手段骗取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可以用于骗取出门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成立诈骗罪。

你好,关于上述的问题,解答如下, 涉嫌诈骗和已经诈骗有区别。 主要区别:是否已经被判决不同 涉嫌诈骗是目前没有判决,但是也已经侦查阶段。因此涉嫌诈骗指的是有这个嫌疑只要没有正式判他诈骗罪都是涉嫌。 诈骗就是已经由正式判决对这个没有争议的,已经经过了法庭的判决的。 涉嫌诈骗: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没有解决问题?一分钟提问,更多律师提供解答! 立即咨询
优质咨询 热门知识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律师认证

律师三重认证,为您找到更真实、更可靠的律师!

点击查看
律师诊断

免费享受最专业的问题诊断分析方案!

免费体验
  • 用户 ****评价孟凡永律师:

    谢谢孟律师解答,感谢

    综合评分:5 江苏-徐州
  • 用户 ****评价徐正杨律师:

    专业

    综合评分:5 江苏-南京
  • 用户 ****评价王兆阳律师:

    真实可靠

    综合评分:5 江苏-南京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2

耐心等

律师在休息时间解答,请耐心等待

3

巧咨询

还有疑问?及时追问律师回复

立即咨询

想获取更多刑事辩护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