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结论:
取保候审期间可能被收监,需严格遵守规定。
法律解析:
依据法律,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要是违反规定,像未经批准离开所居住市、县,信息变动未按时报告,传讯未及时到案等,决定机关可决定逮捕从而收监。而且,经法院审理判定被告人有罪且判处实刑,判决生效后会被收监执行刑罚。反之,若遵守规定且最终被判处缓刑、管制、单处罚金等非监禁刑,就不会被收监。所以取保候审不是绝对安全的“避风港”。如果大家对取保候审相关法律问题还有疑惑,或者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类似法律困境,欢迎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便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025-02-15 23:15:02 回复
咨询我
取保候审期间确实存在被收监的可能性。
1. 从违反规定角度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应严格遵守要求。像未经批准离开所居住市、县,信息变动未按时报告,传讯不到案等行为,严重影响刑事诉讼程序正常进行,可能导致被决定逮捕进而收监。所以要时刻牢记规定,不得擅自行动。
2. 就法院判决结果而言,若经审理判定被告人有罪且判处实刑,判决生效后就会被收监执行刑罚。而遵守规定且最终被判处缓刑、管制、单处罚金等非监禁刑则不会收监。这提醒被取保候审人员,在候审期间保持良好行为,配合司法机关工作,争取有利判决。总之,要充分认识到取保候审期间不是绝对安全,严格自律才能避免被收监风险 。
2025-02-15 22:54:37 回复
咨询我
取保候审不意味着就没事了,期间存在被收监可能。要是嫌疑人、被告人违反规定,像擅自离开居住地、信息变动没及时报告、传讯不到案等,就可能被逮捕收监。
还有,要是法院审理后判定被告人有罪且要实际坐牢,判决生效就会被收监。但如果遵守规定,最终判缓刑等非监禁刑,就不会被收监。所以,取保时得严格守规矩。
2025-02-15 22:28:58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取保候审期间违反规定存在被收监风险。未经执行机关批准擅自离开所居住市、县,破坏了监管秩序,影响案件侦查、审判进程。
(2)住址等变动不按规定报告,会使执行机关难以掌握嫌疑人动态,可能导致逃避法律制裁情况发生。
(3)传讯不到案更是对司法程序的公然漠视,阻碍司法活动正常开展。
(4)若法院判定有罪且处实刑,收监执行刑罚是必然结果;而若获非监禁刑则无需收监。
提醒:
取保候审期间务必严格遵守规定,以免面临被收监风险。不同案件情况有别,遇相关疑问建议咨询专业法律人士分析 。
2025-02-15 21:24:23 回复
咨询我
(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一定要严格遵守各项规定。未经执行机关批准,坚决不能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二)要是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报告,绝不能拖延。
(三)时刻留意传讯消息,保证传讯时能及时到案。
(四)积极配合案件审理,争取良好的判决结果,若符合条件争取判处非监禁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一条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二)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
(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前两款规定,已交纳保证金的,没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证金,并且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
2025-02-15 19:40: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