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一)要判断借钱是否构成诈骗,需重点考察借款人借款时的主观意图,留意其借款理由是否合理真实,有没有编造虚假情况。
(二)关注借款后的行为,如果对方借到钱后就失联,或者肆意挥霍钱财,没有还款打算,就有诈骗嫌疑。
(三)若只是因客观情况暂时还不上钱,可通过协商或民事诉讼解决。怀疑诈骗就要尽快收集借条、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证据报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025-02-14 11:57:01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单纯借钱不还多属民事纠纷,而诈骗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骗取较大公私财物。二者本质区别在于借款时有无非法占有故意。
(2)若借款人从一开始就不想还钱,用编造谎言等手段骗钱,事后躲避不还且达到相应数额标准,就可能涉嫌诈骗罪。
(3)借款后因客观原因如生意失败、突发疾病等暂时无法偿还,无非法占有目的,一般不能认定为诈骗,出借人可通过民事诉讼追讨欠款。
提醒:
判断借钱行为性质很关键,怀疑诈骗要及时收集证据报案;民事借款纠纷要注意保留借条、转账记录等,维护自身权益。
2025-02-14 10:06:17 回复
咨询我
单纯借钱不还大多属民事纠纷,并非诈骗。诈骗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骗取较大数额公私财物。
判断借钱是否构成诈骗,关键看借款时有无非法占有故意。若一开始就不想还,靠编造谎言等骗钱且事后躲避不还,达到一定数额,可能涉嫌诈骗罪。而借款后因客观原因暂时无法偿还,如生意失败、突发疾病等,无非法占有目的,通常不算诈骗,出借人可民事诉讼追讨欠款。
为避免纠纷,建议:
1. 借款时明确约定还款时间、方式等,最好形成书面协议。
2. 出借款项时留意对方用途、还款能力等。
3. 若怀疑诈骗,及时收集借条、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证据向公安机关报案 。
2025-02-14 09:14:32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一般单纯借钱不还多为民事纠纷,若借款人借款时有非法占有故意且达到一定数额可能涉嫌诈骗,无非法占有目的通常不算诈骗。
法律解析:
法律规定,诈骗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等手段骗取数额较大公私财物。判断借钱是否构成诈骗,重点看借款时有无非法占有故意。若一开始就不想还,靠编造谎言骗钱且事后躲避不还,数额达到当地标准,就可能涉嫌诈骗罪。而因客观原因暂时无法偿还,如生意失败、突发疾病等,不存在非法占有目的,就不能认定为诈骗,出借人可走民事诉讼追讨欠款。要是怀疑对方诈骗,要及时收集证据向公安机关报案。如果在这方面有困惑,拿不准自己遇到的情况是否属于诈骗,建议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便准确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025-02-14 08:56:05 回复
咨询我
单纯借钱不还大多是民事纠纷,不算诈骗。诈骗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靠编瞎话或隐瞒实情骗钱。
借钱是否算诈骗,关键看借款人借钱时有无不还的心思。一开始就不想还,靠编造理由骗钱,事后躲着不还,达到一定数额,可能涉嫌诈骗。
借款后因生意失败等客观原因暂时还不上,没有非法占有目的,不算诈骗,出借人能通过民事诉讼讨债。怀疑对方诈骗,要赶紧收集证据报警 。
2025-02-14 07:48: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