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硕士,江苏苏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具有证券从业资格,企业高级法律顾问,企业合规师,累计为多个国企代理案件数十亿
15052099995
找律师
18万律师在线服务
问律师
咨询身边的法律专家
查知识
更多更全的法律资讯
仅有同伙指认通常能立案但不一定能定罪。立案只需存在犯罪事实且需追究刑事责任,同伙指认作为证人证言可成为立案初步线索。
然而要实现定罪并非易事。后续侦查中,公安机关要全方位收集各类证据,如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等。若仅靠同伙指认,缺乏其他有力证据相互印证,无法达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定罪标准。
进入审判阶段,遵循疑罪从无原则,证据不足无法认定被告人有罪时,法院会作出无罪判决。
为确保司法公正准确,首先,侦查机关要重视证据收集的全面性和细致性,不放过任何可能的证据。其次,对于同伙指认这类证人证言,要谨慎审查其真实性和可靠性。最后,司法人员应严格按照证据规则和疑罪从无原则进行判断和裁决,构建扎实完整的证据体系以实现公正定罪 。
法律分析:
(1)立案时,同伙指认作为证人证言可成为立案线索。只要存在犯罪事实且需追究刑事责任,即便仅靠同伙指认,也符合立案标准从而启动立案程序。这为案件调查开启了大门,让执法机关能进一步探寻真相。
(2)然而立案与定罪有本质区别。在侦查进程中,公安机关会多渠道收集各类证据,物证、书证等都是关键部分。只有同伙指认,缺乏其他有力证据相互印证,无法达到法律要求的定罪标准。
(3)审判阶段严格遵循疑罪从无原则。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时,法院会作出无罪判决。这充分保障了被告人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公正。
提醒:
面对仅同伙指认情况,被指认者应保持冷静,合法维护自身权益。若涉及案件,建议咨询专业律师进一步分析。
(一)对于被指认一方,如果仅面临同伙指认,无需过度恐慌。应积极配合公安机关调查,如实陈述事实经过,提供能证明自身清白的线索或证据。
(二)对于司法机关而言,在立案后要秉持严谨态度,全方位收集各类证据,不能仅依赖同伙指认。
(三)公众需明确,法律认定犯罪十分严谨。仅有同伙指认远远不够,最终定罪要靠充分且相互印证的证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六十条规定,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被告人无罪、免除刑事处罚的,如果被告人在押,在宣判后应当立即释放。这体现了疑罪从无原则,强调了证据不足时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 。
仅靠同伙指认没其他证据,一般也能立案。立案得有犯罪情况且要追究责任,同伙指认算证人证言,能当立案线索 。
立案不等于定罪。后续公安会收集物证、书证等各种证据。光有同伙指认,没其他证据印证,达不到定罪标准。
到审判阶段,按疑罪从无原则,证据不足不能认定有罪,法院会判无罪。所以,想定罪得有扎实完整的证据体系。
结论:
仅有同伙指认通常能立案,但不一定能定罪。
法律解析:
立案标准是存在犯罪事实且需追究刑事责任,同伙指认作为证人证言,可成为立案的初步线索,所以仅有同伙指认往往能启动立案程序。然而立案只是诉讼的开始,并不意味着必然定罪。在后续侦查里,公安机关会多渠道收集各类证据。因为定罪要求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若只有同伙指认,缺乏其他有力证据相互印证,很难达到这一标准。到审判阶段,依据疑罪从无原则,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时,法院会作出无罪判决。总之,定罪需要扎实完整的证据体系。如果大家在生活中遇到涉及证据、定罪等相关法律问题,欢迎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便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
律师解析 被害人指认可以刑拘,刑事拘留是对犯罪嫌疑人采取的强制措施。 依据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六)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七)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严格三重认证
206个细分领域
3000+城市分站
18万注册律师
3亿咨询数据
想获取更多刑事辩护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