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工伤治疗期间职工权益受劳动法相关工伤规定保障。一是治疗期间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且由单位按月支付,这里涵盖基本工资、奖金、津贴等正常工作所得收入。二是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规定享受伤残待遇,若还需治疗则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针对单位未按规定支付工资的情况,有相应解决措施。首先,工伤职工可与单位协商解决;若协商无果,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还可申请劳动仲裁。在申请劳动仲裁时,职工要准备好相关证据,如劳动合同、工伤认定等,以此证明自身权益受损情况,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025-02-12 15:48:02 回复
咨询我
(一)关于工伤治疗期间工资福利待遇:
在工伤治疗期间,职工的原工资福利待遇不会改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来支付。这里的原工资福利待遇涵盖范围比较广,像基本工资肯定是包含在内的,这是职工收入的基本组成部分;奖金也是其中一部分,如果职工在正常工作时能够依据单位规定获得奖金,工伤治疗期间也应正常发放;还有津贴等正常工作时能拿到的收入,单位都应当照发。
(二)评定伤残等级后的待遇变化:
一旦工伤职工评定了伤残等级,原待遇就会停止发放,然后要按照有关规定去享受伤残待遇。要是工伤职工此时还需要接受治疗,那依然可以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三)单位未按规定支付工资的解决办法:
如果单位没有按照规定给工伤职工支付工资,职工首先可以尝试和单位进行协商解决,心平气和地把事情说清楚,争取让单位认识到问题并及时支付工资。要是协商没办法达成一致,职工有两种途径可以选择。一种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会依法对单位进行监督和处理;另一种是申请劳动仲裁。在申请劳动仲裁时,职工要注意准备好相关证据,比如劳动合同,这能证明职工和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还有工伤认定材料等,这些证据能够清楚地表明职工的权益受损情况。
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2025-02-12 14:22:33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工伤治疗期间,职工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单位按月支付;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享受伤残待遇,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单位未按规定付薪,职工可协商、投诉或仲裁,仲裁需提供相关证据。
法律解析:
1、工伤治疗期保障:依据劳动法相关工伤规定,此期间职工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包含基本工资、奖金、津贴等正常工作收入,单位需按月支付,以保障职工受伤期间生活不受太大影响。
2、伤残评定后待遇:评定伤残等级后,原待遇停发,按规定享受伤残待遇。若还需治疗,工伤医疗待遇继续享受,确保职工后续治疗有保障。
3、维权途径及证据:单位未依规付薪,职工先协商,不成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仲裁时,要提供劳动合同、工伤认定等证据证明权益受损。若你遇到工伤待遇相关问题,建议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更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025-02-12 14:14:48 回复
咨询我
1. 关于工伤治疗期间的待遇:依照劳动法工伤相关规定,职工在工伤治疗时,原本的工资福利不会改变,单位要按月发放。这里说的工资福利涵盖基本工资、奖金、津贴等正常上班能拿到的收入。
2. 评定伤残等级后的情况:一旦工伤职工评定了伤残等级,原来的待遇就会停发,转而按规定享受伤残待遇。要是还需要继续治疗,依然能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3. 单位未按规定支付的应对方法:若单位没按要求支付工资,职工可先和单位商量解决。协商无果的话,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反映,或者申请劳动仲裁。在劳动仲裁时,职工得准备好劳动合同、工伤认定等证据来证明自身权益受损。
2025-02-12 12:52:16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 工伤治疗期间,职工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且由单位按月支付,涵盖基本工资、奖金、津贴等正常工作收入,保障职工治疗期间生活不受影响。
2. 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规定享受伤残待遇;若还需治疗,则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确保职工后续治疗有相应保障。
3. 单位若未按规定支付工资,职工有两种解决途径:先协商,协商不成可投诉或申请仲裁;申请仲裁时,职工要提供劳动合同、工伤认定等证据来证明权益受损。
提醒:
职工要注意保留相关证据,如医疗诊断记录等,若遇复杂情况,建议咨询专业人士进一步分析。
2025-02-12 11:43: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