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法律分析:
(1)依据民法典,合同中一方用欺诈手段让对方违背真实意思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合同的权利。这是对受欺诈方权益的有力保护,保障其免受不公平合同约束。
(2)合同被撤销后,财产处理有明确规定。已取得的财产要返还,无法返还或没必要返还的要折价补偿。这旨在恢复到合同未订立时的状态,维护公平。
(3)过错方需赔偿对方损失。损失涵盖直接损失如履行合同的费用,也可能包括间接损失像丧失其他交易机会的损失。
提醒:
若遇合同欺诈,要及时收集能证明欺诈行为及自身损失的证据,尽快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
2025-02-12 13:21:03 回复
咨询我
合同里要是有欺骗隐瞒,可能就算欺诈。按民法典说,一方靠欺诈让对方违背本意做事,受欺诈的能让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
合同撤销后,靠这合同拿到的财产得返还;没法返还或没必要的,就折价补偿。有过错的得赔对方损失,都有过错就各自担责。
赔偿一般有直接损失,像履行合同花的费用;也可能有间接损失,比如因信合同错过其他机会的损失。受欺诈方要留好证据维权 。
2025-02-12 13:20:50 回复
咨询我
(一)及时固定证据。比如保留与合同相关的聊天记录、邮件、文件等,证明对方存在欺骗隐瞒行为以及自身因信赖合同而产生的损失情况。
(二)咨询专业法律人士。了解自己在该合同欺诈事件中的权利和可行的维权途径,获得专业指导。
(三)选择合适的维权途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请求撤销合同并要求对方赔偿损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
2025-02-12 11:32:41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合同存在欺骗隐瞒行为构成欺诈,受欺诈方有权请求撤销合同并获相应赔偿,需注意收集证据维权。
法律解析: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一方以欺诈手段让对方违背真实意思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可以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合同被撤销后,基于该合同取得的财产要返还,无法返还或没必要返还的应折价补偿。有过错方要赔偿对方损失,双方都有过错则各自担责。赔偿范围涵盖直接损失,像履行合同支付的费用,也可能包括间接损失,例如错过其他交易机会造成的损失。所以,当遭遇合同欺诈,受欺诈方要积极收集能证明欺诈行为和自身损失的证据,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是对合同欺诈相关法律问题还有疑惑,欢迎随时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获取更精准的法律建议和帮助 。
2025-02-12 10:11:39 回复
咨询我
合同中存在欺骗隐瞒行为确实可能构成欺诈。这严重违背了民事活动中的诚实信用原则,破坏了合同的公平性与合法性。
为应对这种情况,可采取以下措施:
1. 对于受欺诈方,在知晓欺诈行为后,要及时行使撤销权,向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提出请求,避免错过法定期间。在合同被撤销前,不要盲目履行合同,防止损失扩大。
2. 关于财产返还与补偿方面,双方应积极配合。取得财产的一方应主动返还,若存在争议,可通过协商或法律途径解决。
3. 有过错方承担赔偿责任时,要明确损失范围。受欺诈方需准确收集直接损失和可能的间接损失证据,像支付费用的凭证、丧失交易机会的相关证明等,以便通过法律途径有力维护自身权益,确保损失得到合理赔偿。
2025-02-12 09:16: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