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一)要明确取保候审期间活动范围限制在“所居住的市、县”,这是基本要求,务必遵守。
(二)如果有就医、处理紧急事务等正当理由想离开,赶紧向执行机关提交申请,把原因、目的地、预计回来时间等写清楚。
(三)千万别擅自离开,不然可能被重新关起来,执行机关有权变更强制措施决定逮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一条规定,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
2025-02-12 08:48:02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取保候审期间对活动范围严格限制,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目的在于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随传随到,不妨碍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
(2)明确“所居住的市、县”范围,涵盖户籍所在地以及经常居住地所在的市、县 ,为限制范围给出清晰界定。
(3)设置正当理由可申请离开的渠道,详细说明情况能使执行机关全面了解,从而基于案件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批准,体现法律规定的灵活性。
(4)强调擅自离开的严重后果,变更强制措施为执行机关维护刑事诉讼秩序提供有效手段,促使被取保候审人遵守规定。
提醒:
取保候审期间务必遵守规定,非必要不离开所居住的市、县。若有正当理由需外出,提前依规申请,避免擅自行动面临重新羁押风险。
2025-02-12 08:26:05 回复
咨询我
1. 取保候审期间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活动范围有所限制,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一般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这是为确保刑事诉讼顺利进行,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
2. “所居住的市、县”认定较为明确,包括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所在的市、县。
3. 倘若有正当理由需离开,如就医、处理紧急事务等,应向执行机关提出申请,并详细说明原因、前往地点、预计返回时间等。执行机关依据案件具体情况审查判断后决定是否批准。
4. 若违反规定擅自离开,后果严重,执行机关可变更强制措施,如决定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面临被重新羁押。因此,被取保候审人务必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以免造成不利影响。
2025-02-12 08:22:54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取保候审期间未经执行机关批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得擅自离开所居住的市、县,违反规定可能被重新羁押。
法律解析:
“所居住的市、县”涵盖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的市、县。这是为了确保执行机关能有效监管被取保候审人,保障刑事诉讼程序顺利进行。当存在就医、处理紧急事务等正当理由时,被取保候审人可向执行机关提出申请,详细说明原因、前往地点、预计返回时间等关键信息。执行机关依据案件具体情况审查,决定是否批准。若擅自离开,就破坏了取保候审的监管秩序,执行机关有权变更强制措施,比如决定逮捕,将其重新羁押。
如果大家对取保候审期间的相关规定还有疑惑,欢迎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确保自身行为符合法律要求,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2025-02-12 06:56:14 回复
咨询我
取保候审时,没经执行机关同意,嫌疑人、被告人通常别离开所住的市、县。
这里的“市、县”,一般指户籍或常居地的。
要是有正当理由,像看病、处理急事等,得向执行机关申请,讲清原因、去处、预计回来时间。执行机关会结合案件审查,决定批不批。
要是违反规定私自离开,可能会被重新关起来,执行机关能变更强制措施,比如决定逮捕。
2025-02-12 05:22: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