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在工伤赔偿中,用人单位承担部分费用是法定责任。这既保障了工伤职工的权益,也体现了用人单位对职工工伤应承担的责任。
1. 停工留薪期工资福利待遇需按原标准由单位按月支付。职工因工伤暂停工作接受治疗期间,生活及经济来源受影响,单位支付此费用能维持职工正常生活,避免其因工伤陷入经济困境。
2. 对难以安排工作的五级、六级伤残职工,单位要按月发伤残津贴。这有助于保障伤残职工基本生活,体现对其后续生活的关怀。
3. 职工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时,单位应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助力职工再就业。
若单位未依法支付,工伤职工可申请劳动仲裁,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督促用人单位履行义务。
2025-02-11 22:33:03 回复
咨询我
(一)关于停工留薪期工资福利待遇:
当职工因为工作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上职业病,需要停下工作去接受工伤医疗时,在这个期间,职工原来的工资和福利待遇都不会改变,用人单位得每个月按时把钱给职工。比如,职工原来每月工资5000元,还有一些福利补贴,那在停工留薪期,这些都得照发。
(二)关于五级、六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
如果五级、六级伤残的职工很难被安排合适的工作,那么用人单位就要每个月给职工发伤残津贴。这是对职工因伤残而影响工作和生活的一种经济补偿,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三)关于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当职工和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的时候,用人单位要给职工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这笔钱是帮助职工在后续重新寻找工作等过程中有一定的经济支持。
(四)若用人单位没有依法支付这些工伤赔偿费用,工伤职工可以这样维护权益:
职工可以通过劳动仲裁的法律途径来解决。首先要准备好相关的证据,像工伤认定决定书、医疗诊断证明、工资发放记录等,能证明自己工伤情况以及应得赔偿的材料。然后按照劳动仲裁的程序,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相应的赔偿费用。
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五级、六级伤残职工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至十级伤残的,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该职工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2025-02-11 21:55:39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在工伤赔偿中,用人单位需承担停工留薪期工资福利待遇、五级及六级伤残职工难以安排工作时的伤残津贴、职工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时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等费用;若未依法支付,工伤职工可通过劳动仲裁等途径维权。
法律解析:
1、停工留薪期工资福利待遇方面,职工因工伤需暂停工作接受医疗时,用人单位应按原工资福利待遇标准,按月支付工资,保障职工在此期间的生活和权益。
2、对于五级、六级伤残职工,若难以安排工作,用人单位需按月发放伤残津贴,以维持其基本生活。
3、当职工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时,用人单位要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帮助职工后续的生活和就业。
若用人单位未依法履行支付义务,会损害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工伤职工如遇到此类问题,建议及时向专业律师咨询,或者准备好相关材料申请劳动仲裁,依法维护自身应得的权益。
2025-02-11 21:39:44 回复
咨询我
工伤赔偿中,用人单位承担费用主要有这些:
1. 停工留薪期待遇。职工因工伤或患职业病暂停工作接受治疗期间,原来的工资和福利都不会变,单位得按月把钱给到职工手里。就好比职工正常上班一样,该有的收入一分不少。
2. 五六级伤残津贴。要是五六级伤残职工不好安排工作,单位就得按月发伤残津贴,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3. 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职工和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时,单位要支付这笔钱,帮助职工后续就业。
单位得依法付钱,要是耍赖不给,工伤职工可以通过劳动仲裁等法律手段维权。
2025-02-11 21:14:40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 关于停工留薪期工资福利待遇,这是对工伤职工的基本保障。在职工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期间,单位按月支付原工资福利待遇,确保职工生活不受太大影响,比如工资、奖金等都应按正常标准发放。
2. 五级、六级伤残职工若难以安排工作,单位发放伤残津贴是合理补偿,让职工在无法正常工作时有一定经济来源维持生活。
3. 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在职工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时支付,帮助职工在后续就业受影响的情况下有一定经济支持。若用人单位未依法支付这些费用,是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
提醒:
用人单位应严格依法支付工伤赔偿费用,避免法律风险;工伤职工若遇赔偿问题,可及时通过合法途径维权。
2025-02-11 20:37: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