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非公病假医疗期满后员工工资及合同解除相关情况需明确区分。
1. 若员工能正常工作,工资按正常出勤计算,涵盖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等项目,需依据劳动合同约定及公司工资制度支付,确保员工薪酬待遇不受影响。
2. 若员工仍不能从事原工作及另行安排的工作,用人单位可解除劳动合同,同时要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解除合同前工资计算至医疗期满,按实际出勤算,病假期间按病假工资规定支付,通常低于正常工资,具体依公司规定和当地法规确定。
建议用人单位:一是熟悉当地劳动法律法规及公司工资制度,准确核算员工工资;二是在解除劳动合同时,严格按法律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避免法律风险;三是关注当地细则规定,保障自身及员工权益。
2025-02-11 15:48:05 回复
咨询我
(一)员工非公病假医疗期满后能正常工作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工资要按照正常出勤来计算。具体来说,工资组成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等各个项目,要依据劳动合同的约定以及公司的工资制度来支付。比如,公司工资制度里规定基本工资是3000元,岗位津贴是500元,餐补是300元,那员工能正常工作后,工资就应该按照这个标准足额发放。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用人单位应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二)员工非公病假医疗期满后仍不能工作的情况
如果员工在医疗期满后,既不能从事原来的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那么用人单位是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不过,用人单位得按照法律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比如,员工在公司工作了3年,按照法律规定,公司可能就需要支付3个月工资作为经济补偿金。同时,解除合同前的工资计算到医疗期满之时,按照实际出勤情况计算。像在病假期间,就按病假工资规定支付,一般病假工资会低于正常工资,具体的标准要根据公司规定和当地法规来确定。而且各地可能有不同的细则规定,所以具体操作还得参照当地劳动法律法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2025-02-11 14:35:37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非公病假医疗期满后,员工能正常工作的,工资按正常出勤计算;若仍不能从事原工作及另行安排工作,用人单位可解除合同并支付经济补偿金,解除合同前工资算至医疗期满,按实际出勤算。
法律解析:
1、员工医疗期满能正常工作,依据劳动合同约定和公司工资制度,工资应包含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等按正常出勤支付,这是保障员工正常劳动权益的体现。
2、若员工不能从事原工作和新安排工作,用人单位依法可解除劳动合同,同时要支付经济补偿金。这是因为用人单位在这种情况下解除合同,需对员工给予一定经济补偿。
3、解除合同前工资计算到医疗期满,按实际出勤算,病假期间按规定支付病假工资,不同地区有细则差异。
各地劳动法律法规有所不同,若在实际中遇到此类问题,建议向专业律师或当地劳动部门咨询,以更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025-02-11 12:36:29 回复
咨询我
1. 对于非公病假医疗期满的员工,若能正常工作,其工资要按正常出勤算。这里面包含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等各项,需依据劳动合同约定以及公司工资制度来支付。比如,公司规定的基本工资标准,各类津贴补贴数额,都要正常发放。
2. 要是员工医疗期满后,既干不了原来的工作,也无法胜任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不过,得按法律规定给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
3. 这种情况下,解除合同前的工资算到医疗期满时,按实际出勤情况来。病假期间按病假工资规定付,一般比正常工资低,具体看公司规定和当地法规。各地细则可能不同,要参照当地劳动法律法规。
2025-02-11 10:56:41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 员工非公病假医疗期满能正常工作时,工资应按正常出勤计算,涵盖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等项目,需依据劳动合同约定和公司工资制度来支付,保障员工正常工作期间的合理收入。
2. 若员工医疗期满仍不能从事原工作及另行安排的工作,用人单位可解除劳动合同,不过要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这是对员工权益的一种保障,避免员工在失去工作时毫无经济支撑。
3. 这种情况下,解除合同前工资计算到医疗期满,按实际出勤算,病假期间按规定支付病假工资,通常低于正常工资,具体依公司规定和当地法规确定,且各地可能有不同细则。
提醒:
各地劳动法律法规存在差异,具体情况需参照当地规定,如遇复杂情况,建议咨询进一步分析。
2025-02-11 10:06: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