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咨询 > 云南法律咨询 > 普洱法律咨询 > 普洱刑事立案法律咨询 > 刑事立案后侦查主要是做什么
包同贺律师

中国政法大学硕士,江苏苏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具有证券从业资格,企业高级法律顾问,企业合规师,累计为多个国企代理案件数十亿

15052099995

找律师

18万律师在线服务

问律师

咨询身边的法律专家

查知识

更多更全的法律资讯

刑事立案后侦查主要是做什么

杨** 云南-普洱 刑事立案咨询 2025.02.11 09:05:18 305人阅读

刑事立案后侦查主要是做什么

提示: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律师回复仅供参考,如需更多帮助,请咨询律师。 我也要问
其他人都在看:
普洱律师 刑事辩护律师 普洱刑事辩护律师 更多律师>
咨询我

刑事立案后的侦查工作是刑事诉讼的关键环节,对于查明案件真相、保障司法公正至关重要。

1. 调查取证是侦查工作的核心。侦查机关运用合法手段广泛收集各类证据,确保案件事实清晰,准确认定犯罪嫌疑人的罪责。这要求严格遵循法定程序,保证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与关联性。
  
2. 明确犯罪嫌疑人身份与下落不可或缺。若嫌疑人在逃,及时发布通缉令追捕,提高抓捕效率。应加强跨区域协作与信息共享,让在逃人员无处遁形。
  
3. 检验、鉴定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专业的法医、笔迹等鉴定能精准分析案件相关痕迹物品,为案件定性提供支撑。要注重鉴定机构资质与鉴定人员专业素养,确保鉴定结果可靠。
  
4. 采取强制措施保障诉讼顺利。根据案件情况合理选择拘传、取保候审等措施,防止嫌疑人逃避或干扰诉讼。实施过程中需严格审批,保障嫌疑人合法权益 。

2025-02-11 14:51:06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调查取证是侦查的关键环节,合法收集各类证据,能还原案件全貌,决定着犯罪嫌疑人罪与非罪、罪轻罪重。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关联性缺一不可。
(2)查明犯罪嫌疑人身份和下落,旨在让犯罪者接受法律制裁。通缉作为有力追捕手段,借助全社会力量缉拿在逃人员。
(3)检验、鉴定工作凭借科学技术,让证据“说话”。专业鉴定意见在案件定性、量刑方面作用重大。
(4)采取强制措施是保障侦查顺利进行的必要手段,不同强制措施适用条件不同,需严格依法执行。

提醒:
刑事侦查涉及诸多法律程序,普通民众若遇相关问题,不要自行处理证据或接触犯罪嫌疑人,建议及时咨询专业法律人士。  

2025-02-11 14:06:41 回复
咨询我

(一)调查取证环节,侦查机关要严格依法进行,不能通过非法手段获取证据,比如刑讯逼供等。所收集的证据要能真实反映案件情况,确保证据链完整。

(二)对于查明犯罪嫌疑人身份及下落,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各种社会资源,提高追捕效率。

(三)检验、鉴定工作要选择具备专业资质的机构和人员,保证鉴定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四)采取强制措施时,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执行,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 。  

2025-02-11 12:57:21 回复
咨询我

    刑事立案后的侦查工作要点如下:
    调查取证环节,侦查机关运用合法办法收集各类证据,像物证、证人说的话等,弄清楚犯罪情况。
    要把犯罪嫌疑人的身份、位置搞清楚,要是嫌疑人跑了,就用通缉等办法抓回来。
    对案件涉及的东西做检验、鉴定,比如笔迹、伤痕鉴定,给案件定性提供专业支撑。
    必要时对嫌疑人采取拘传等措施,防止其捣乱。这都是为后续诉讼打基础 。

2025-02-11 11:14:59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刑事立案后的侦查工作涵盖调查取证、查明犯罪嫌疑人情况、检验鉴定及采取强制措施等重要环节。
法律解析:
在刑事侦查中,调查取证是基础。依据《刑事诉讼法》,侦查机关运用合法手段收集各类证据,像物证能直观反映案件情况,证人证言可提供线索,这些证据共同构建起案件事实的框架,明确犯罪嫌疑人罪责。查明犯罪嫌疑人身份和下落至关重要,逃犯会被通缉追捕,保证其接受法律制裁。检验、鉴定工作借助科学专业知识,为案件定性提供关键依据,确保司法判断的准确性。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是保障诉讼顺利进行的必要手段,不同措施依据案件具体情况合理选用。刑事侦查的这些工作环环相扣,是后续司法程序公正开展的前提。如果对刑事侦查相关法律问题还有疑惑,欢迎向专业法律人士进行咨询,获取更准确详细的解答 。

2025-02-11 10:35:53 回复

立案。指公安机关、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或者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以及自诉人起诉的材料,按照各自的管辖范围进行审查后,决定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或者审判的一种诉讼活动。
(1)公案机关的立案。按照规定,公安机关对于公民扭送、报案、控告、举报或者犯罪嫌疑人自首的,都应当立即接受,制作笔录及《接受刑事案件登记表》。经过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予以立案。对于有控告人的案件,决定不予立案的,公安机关应当制作《不予立案通知书》,在7日内送达控告人。控告人对不立案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同时,根据控告人的反映,检察院有权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对此公案机关应当在7日内制作《不立案理由说明书》。检察院认为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公安机关在接到检察院要求立案的通知后,应当在15日内决定立案。
(2)检察院的立案。检察院举报中心负责统一受理、管理举报线索。检察院决定对案件立案侦查的,应当制作立案决定书。检察院决定不予立案的,如果是被害人控告的,应当制作不立案通知书。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没有解决问题?一分钟提问,更多律师提供解答! 立即咨询
优质咨询 热门知识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律师认证

律师三重认证,为您找到更真实、更可靠的律师!

点击查看
律师诊断

免费享受最专业的问题诊断分析方案!

免费体验
  • 用户 ****评价孟凡永律师:

    谢谢孟律师解答,感谢

    综合评分:5 江苏-徐州
  • 用户 ****评价徐正杨律师:

    专业

    综合评分:5 江苏-南京
  • 用户 ****评价王兆阳律师:

    真实可靠

    综合评分:5 江苏-南京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2

耐心等

律师在休息时间解答,请耐心等待

3

巧咨询

还有疑问?及时追问律师回复

立即咨询

想获取更多刑事辩护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