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口头承诺作为合同订立形式之一,其成立条件需多方面满足。
1. 主体方面:作出承诺的主体应具备相应民事行为能力。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作出的承诺有效,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除纯获利承诺外,其他承诺无效。
2. 意思表示方面:一是承诺须是表意人的真实意思体现,不能存在欺诈、胁迫、重大误解等情况;二是内容要明确具体,像承诺的标的、履行方式、履行期限等都应确定,不可含糊。
3. 其他方面:承诺要向要约人作出,对要约内容作实质性变更的是新要约;要约以对话方式作出时,通常应即时承诺,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
建议在订立口头合同时,双方应确认对方的民事行为能力,确保承诺真实且内容清晰明确,同时注意承诺的对象和作出时间,避免出现合同不成立或产生纠纷的情况。
2025-02-10 20:27:02 回复
咨询我
(一)关于主体方面
若要口头承诺在合同订立中有效成立,作出承诺的主体一定要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像年满18周岁的成年人,或者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人,他们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作出的承诺通常是有效的。而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除了纯获利的承诺(比如接受赠与等)外,作出的其他承诺是无效的。在进行经济活动或者其他需要订立合同的场合,要先确认对方是否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避免后续出现合同无效的情况。
(二)关于意思表示方面
首先,承诺必须是表意人真实的意思表示,不能存在欺诈、胁迫或者重大误解等情况。比如说,一方通过欺骗手段让另一方作出承诺,或者以威胁的方式强迫对方承诺,又或者因为对某些重要事实存在错误认识而作出承诺,这些情况下的承诺都可能是无效的。在实际生活中,签订合同或者达成口头承诺时,要确保自己是在完全自愿、清楚了解相关情况的前提下作出承诺。
其次,承诺的内容要明确具体,不能模棱两可。承诺中涉及的标的(也就是交易的对象,比如买卖的商品、提供的服务等)、履行方式(怎么去完成这个承诺,是送货上门还是自提,是线上服务还是线下服务等)、履行期限(什么时候完成这个承诺,具体的日期或者时间段等)等都应当能够确定下来。比如在口头约定购买一批水果时,要明确水果的品种、数量、价格、交货时间和地点等具体内容,这样才能保证承诺的有效性。
(三)关于其他方面
一方面,承诺必须是向要约人作出。如果对要约的内容作出了实质性变更,那就不是承诺,而是新的要约了。例如,甲向乙发出要约,要以100元的价格卖给乙一个杯子,乙回复说要以80元的价格购买,这就是对价格这个实质性内容进行了变更,乙的回复就属于新要约,而不是承诺。
另一方面,当要约是以对话方式作出的,一般应当即时作出承诺,不过如果当事人之间另有约定的除外。比如在面对面的交谈或者电话沟通中,一方提出了要约,另一方通常要马上作出承诺,除非双方事先约定了可以在某个特定时间后再回复。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承诺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但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表明可以通过行为作出承诺的除外。承诺应当在要约确定的期限内到达要约人。要约没有确定承诺期限的,承诺应当依照下列规定到达:要约以对话方式作出的,应当即时作出承诺,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承诺的内容应当与要约的内容一致。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的,为新要约。有关合同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和解决争议方法等的变更,是对要约内容的实质性变更。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2025-02-10 18:59:03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口头承诺属于合同订立形式之一,其成立需满足主体具有相应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明确具体以及符合其他相关要求等条件。
法律解析:
1、主体方面:作出承诺的主体需具备相应民事行为能力。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作出的承诺有效,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除纯获利承诺外,作出的其他承诺无效,这是为了确保承诺主体有能力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意思表示方面:一是要真实,不能存在欺诈、胁迫、重大误解等影响真实表意的情况;二是内容需明确具体,像承诺的标的、履行方式、期限等都应能确定,避免产生歧义。
3、其他方面:承诺须向要约人作出,对要约内容实质性变更的是新要约;若要约以对话方式作出,一般应即时承诺,除非另有约定。
在实际生活中,涉及口头承诺的合同订立情况较为复杂,若遇到相关法律问题,建议及时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025-02-10 18:40:21 回复
咨询我
在合同订立中,口头承诺也是一种形式,其成立有相应条件:
主体要求:作出承诺的主体得有相应民事行为能力。像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作出的承诺有效,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除了纯获利承诺外,其他承诺都是无效的。因为只有具备相应能力,才能对自己的承诺负责。
意思表示要求:一方面,承诺得是表意人的真实想法,不能有欺诈、胁迫或者重大误解等情况,这样才能保证承诺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内容要明确具体,像承诺涉及的标的、履行方式、期限等都得能确定,不然容易产生纠纷。
其他要求:承诺要向要约人作出,对要约内容实质性变更就成新要约了。若要约以对话方式作出,一般要即时承诺,除非另有约定。
2025-02-10 17:06:52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 主体条件:口头承诺的主体需具备相应民事行为能力。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作出的承诺通常有效,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除纯获利承诺外,其作出的承诺一般无效。这是为了确保承诺人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 意思表示条件:一是承诺必须是真实意思表示,若存在欺诈、胁迫、重大误解等情况,承诺无效。二是内容要明确具体,像承诺涉及的标的、履行方式、履行期限等都应能确定,避免产生歧义。
3. 其他条件:承诺要向要约人作出,对要约内容实质性变更就成了新要约。以对话方式作出的要约,原则上应即时承诺,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
提醒:
在进行口头承诺时,要注意确认对方民事行为能力,明确表达自身真实意思,内容清晰具体,否则可能导致承诺无效。若遇复杂情况,建议咨询专业人士分析。
2025-02-10 15:19: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