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结论:
一周岁孩子抚养权原则上判给母亲,但母亲存在特殊情况时可能判给父亲,实际判决法院会综合考量,协商一致且对孩子无不利影响法院也尊重意愿。
法律解析:
《民法典》规定,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所以一周岁孩子抚养权一般会判给母亲。不过,要是母亲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有抚养条件却不尽抚养义务,而父亲要求子女随其生活;因其他原因子女确不宜随母亲生活,这种情况下抚养权可能判给父亲。法院在实际判决时,会全方位综合各种因素,从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成长的角度判断哪方更适合抚养。要是双方能就抚养权问题协商好,并且对孩子成长没有不利影响,法院也会遵循双方意愿。孩子抚养权判定涉及诸多细节与复杂法律规定,若在这方面有困惑,欢迎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
2025-02-10 20:12:03 回复
咨询我
一周岁孩子抚养权判定,通常遵循母亲直接抚养原则,这契合《民法典》中离婚后不满两周岁子女抚养规定。不过母亲存在特定情况时可能判给父亲。
1. 若母亲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抚养权可能归父亲。这种情况是为保障孩子健康成长,避免疾病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2. 母亲有抚养条件却不尽抚养义务,而父亲要求子女随其生活,此时抚养权也可能改变。这能确保孩子得到应有的照顾和关爱。
3. 因其他原因子女确不宜随母亲生活,法院也会考虑判给父亲。
实际判决中,法院会全面考量各种因素,从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成长角度判断。若双方能协商一致且对孩子成长无不利影响,法院尊重双方意愿。这样既保障法律原则的贯彻,又兼顾实际情况灵活性。
2025-02-10 19:19:34 回复
咨询我
1. 一周岁孩子抚养权,通常判给母亲。《民法典》规定,离婚后不满两周岁子女,原则上由母亲直接抚养。这是为保障低龄孩子成长。
2. 要是母亲有特殊情况,抚养权可能归父亲。比如患严重传染病等不宜共同生活,或有条件却不尽抚养义务 ,还有其他不宜随母亲生活的原因。
3. 实际判决时,法院从孩子成长出发,综合判断谁更适合抚养。若双方协商一致且对孩子无害,法院会尊重意愿 。
2025-02-10 17:39:02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民法典》明确规定,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原则上由母亲直接抚养,一周岁孩子在此范围内,所以一般会判给母亲。这是从孩子幼年时期对母亲的情感依赖及母亲通常能给予更细致照顾等方面考量。
(2)母亲若存在特定情形,孩子抚养权可能判给父亲。比如母亲患有难以治愈的传染性或严重疾病,孩子与之共同生活会有健康风险;母亲有抚养条件却不尽抚养义务,而父亲有意愿抚养;还有其他致使孩子确实不宜随母亲生活的原因。
(3)法院实际判决时,会全面衡量各种因素,以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成长为准则,判断哪方更适宜抚养。并且,若双方就抚养权协商一致且对孩子成长无不良影响,法院会尊重双方意愿。
提醒:
涉及一周岁孩子抚养权判定,建议保留能证明自身抚养优势及对方不适宜抚养的证据,具体可咨询分析。
2025-02-10 15:56:24 回复
咨询我
(一)如果想要争取一周岁孩子抚养权且自身是母亲一方,应保持自身健康状况良好,不存在不宜与子女共同生活的疾病,积极履行抚养义务,为孩子营造良好成长环境。
(二)若自身是父亲一方,发现母亲存在上述特殊情况,比如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等,要及时收集相关证据,向法院表明自身抚养更有利于孩子成长。
(三)双方都应明白,法院判决以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成长为原则,所以尽量友好协商抚养权问题,只要协商结果对孩子无不利影响,法院会认可。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
2025-02-10 14:30: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