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法律分析:
(1)未签劳动合同,直接“跑”存在风险。尽管用人单位超一个月不满一年未签合同需付双倍工资,但劳动者擅自离职若给单位造成损失,要担赔偿责任。比如单位可能因人员突然缺失导致业务停滞产生经济损失,劳动者可能就得为此赔偿。
(2)遵循正确离职程序很重要。一般情况应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单位解除合同,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这样做是保障自身权益的合理方式,能在离职后顺利主张未签合同的双倍工资差额等合法权益。
提醒:
入职未签合同离职时别冲动“跑”掉,按规定通知单位,避免法律风险,若案情复杂,可咨询进一步分析。
2025-01-31 18:27:03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入职后未签劳动合同,不建议直接“跑”,应遵循一定离职程序提前通知用人单位。
法律解析: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需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工资。但劳动者若直接离开,被认定为擅自离职,若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需承担赔偿责任。因为劳动关系受法律保护,双方均有相应权利义务。而按照法律要求,一般情形下,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就能解除劳动合同;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即可。这样做,一方面劳动者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如主张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差额;另一方面也能避免擅自离职带来的法律风险。若你遇到此类情况,对具体操作流程及相关法律问题存在疑惑,建议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更好地保障自身权益。
2025-01-31 17:54:14 回复
咨询我
(一)不要直接“跑”,直接离开可能被认定为擅自离职,若给单位造成损失,劳动者要担责。
(二)提前通知单位。一般情况,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单位可解除劳动合同;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即可。
(三)按程序离职后,可主张自身合法权益,比如要求单位支付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差额。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合同的事由发生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第五百六十五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依法主张解除合同的,应当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
2025-01-31 17:03:39 回复
咨询我
1. 入职后没签劳动合同,别直接走人。虽说法律规定,用人单位用工超一个月不满一年没签书面合同,得给劳动者每月付双倍工资,但离职也得按程序来。
2. 直接离开若被认定擅自离职,给单位造成损失,劳动者得赔偿。
3. 正确做法是提前通知单位。一般提前30日书面通知可解约,试用期提前3日通知就行。如此能维权又避风险。
2025-01-31 15:34:19 回复
咨询我
入职后未签劳动合同直接“跑”不可取。从法律层面分析,用人单位超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签书面劳动合同,需付双倍工资,但劳动者离职也需遵循程序,否则被认定擅自离职,若给单位造成损失,要担赔偿责任。
1. 擅自离职存风险。直接离开会被视作擅自离职,一旦给单位带来经济损失,劳动者可能面临赔偿要求,这无疑增加了自身的法律风险和经济负担。
2. 遵循程序护权益。应提前通知单位,正常情况下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可解除合同,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即可。如此操作,一方面能让劳动者顺利离职,另一方面可主张未签合同的双倍工资差额,合法维护自身权益。
建议劳动者遇到此类情况,务必保持理性,按规定程序离职,与单位友好协商解决问题,最大程度保障自身权益。
2025-01-31 13:43: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