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遗嘱继承主体主要有遗嘱人与遗嘱继承人。遗嘱人设立遗嘱处分财产,得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遗嘱继承人按遗嘱获取遗产,多为法定继承人,像配偶、子女、父母等。不过遗嘱人能指定法定继承人以外者为遗嘱继承人,如遗赠给朋友。胎儿特殊情况下也是主体,出生为活体就有继承权,死体则无。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遗嘱合法有效时,按遗嘱确定继承人与份额来继承。
从法律角度看,遗嘱继承主体必须遵循法律规定和遗嘱要求。这确保了遗嘱继承的合法性与公正性,防止出现不合理的遗产分配。
解决措施和建议:
首先,遗嘱人立遗嘱时要确保自己符合要求且表达清晰准确。
其次,遗嘱继承人要知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若遇争议,应依据法律规定和遗嘱内容积极维护权益。
2025-01-31 14:39:01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 遗嘱人必须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才能设立遗嘱处分自己财产。这是遗嘱有效的重要前提,因为只有具备这种能力的人才能对自己的财产处置做出理性决策。
2. 遗嘱继承人通常是法定继承人范围的人,像配偶、子女、父母等。但遗嘱人有一定自主性,可以指定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例如遗赠给朋友。
3. 胎儿在特殊情况下也是遗嘱继承主体。其出生为活体就享有继承权,若为死体则不享有。
4. 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只要遗嘱合法有效,就按照遗嘱确定的继承人与份额进行遗产继承。
提醒:
遗嘱的设立要严格符合法律规定,否则可能导致遗嘱无效,在涉及遗嘱继承时,不同情况处理方式不同,建议咨询专业人士进一步分析。
2025-01-31 13:12:17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遗嘱继承主体有遗嘱人和遗嘱继承人,遗嘱人需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遗嘱继承人多为法定继承人,也可指定法定继承人外的人,胎儿特定情况可成为主体,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且主体需合法合规。
法律解析:
1、遗嘱人设立遗嘱处分财产,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确保其能真实表意,对自己行为负责。
2、遗嘱继承人通常在法定继承人范围,如配偶、子女、父母等,但遗嘱人有权突破这一范围指定他人。
3、胎儿若出生为活体则享有继承权,体现对胎儿权益的特殊保护;若为死体则不享有。
4、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体现遗嘱人的自主意愿,只要遗嘱合法有效,就按遗嘱执行。遗嘱继承的主体在各个方面都受到法律约束,必须符合相关规定和遗嘱要求。如果您对遗嘱继承主体相关法律问题存在疑问,可向专业法律人士进一步咨询以确保您的权益。
2025-01-31 12:37:48 回复
咨询我
(一)如果想要成为遗嘱人,首先必须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这意味着要能够清晰地认识自己的行为及其后果,理智地处分自己的财产。例如,未成年人或者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就不能成为遗嘱人。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三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
(二)作为遗嘱继承人,如果是法定继承人范围内的配偶、子女、父母等,需要按照遗嘱确定的份额接受遗产。遗嘱人也可以指定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作为遗嘱继承人,像遗赠给朋友这种情况,接受遗赠的人要在知道受遗赠后六十日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四条规定,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六十日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三)对于胎儿这一特殊的遗嘱继承主体,如果遗嘱中涉及到胎儿的遗产份额,胎儿出生时为活体则享有继承权,可以继承遗嘱中确定的份额。若胎儿出生时为死体,则不享有继承权,原本遗嘱中为胎儿保留的份额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五十五条规定,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胎儿娩出时是死体的,保留的份额按照法定继承办理。
2025-01-31 11:00:35 回复
咨询我
1. 遗嘱继承有两大主体,一是遗嘱人,二是遗嘱继承人。遗嘱人就是订立遗嘱来处置自身财产的人,这人得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才行。
2. 遗嘱继承人是根据遗嘱来得到遗产的人。一般是法定继承人范围里的,像配偶、子女、父母等。不过遗嘱人也能指定法定继承人之外的人做遗嘱继承人,像把遗产遗赠给朋友这种情况也有。
3. 胎儿在特殊情形下也能成为遗嘱继承主体。要是胎儿出生时是活的,那就有继承权,要是死的就没有。
4. 遗嘱继承比法定继承更优先。只要遗嘱合法有效,那就按照遗嘱规定的继承人以及份额来进行继承。总归一句话,遗嘱继承主体得符合法律规定和遗嘱的特定要求。
2025-01-31 10:32: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