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法律分析:
(1)离职补偿金计算有明确法律规定,计算基数为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该平均工资指应得工资,包含多种货币性收入,如计时、计件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
(2)不过,一些项目需扣除,如加班工资、非常规性奖金等。五险一金作为福利性支出,不在应得工资范畴内,计算离职补偿金的平均工资时通常会被扣除。
(3)这种扣除方式是合理的,能准确反映劳动者实际收入水平,符合补偿原则,可保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合法权益。
提醒:
不同地区或具体案情在离职补偿金计算上可能存在差异,若遇到复杂情况,建议咨询专业人士进一步分析。
2025-01-31 10:54:00 回复
咨询我
(一)明确计算基数。离职补偿金计算基数是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这个平均工资是应得工资,包含计时、计件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货币性收入。
(二)确定扣除项目。要扣除加班工资、非常规性奖金、福利性、风险性等项目,五险一金作为福利性支出,通常不在应得工资范畴,计算时一般予以扣除。
(三)确保计算准确。这样计算能准确反映劳动者实际收入水平,保障双方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劳动者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
2025-01-31 10:39:43 回复
咨询我
1. 离职补偿金计算时,通常会把五险一金除掉。
这是因为从法律角度,经济补偿金计算基数是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
2. 此平均工资是应得工资,包含计时、计件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货币性收入,但要扣除加班工资、非常规奖金、福利性及风险性项目。
五险一金属福利性支出,不在应得工资范畴。
3. 扣除五险一金计算离职补偿金,能准确反映劳动者实际收入,符合补偿原则,保障双方权益。
2025-01-31 09:44:26 回复
咨询我
离职补偿金计算时通常要除掉五险一金,这是符合法律规定且合理的做法。
1. 法律依据明确。经济补偿金计算基数是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此平均工资为应得工资,包含计时、计件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货币性收入,但要扣除加班工资、非常规性奖金、福利性及风险性项目。这一规定确保了计算基数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2. 五险一金性质决定。五险一金属于福利性支出,并非劳动者纯粹的应得工资范畴。将其扣除后计算离职补偿金,能更真实反映劳动者实际收入水平。
为保障双方合法权益,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计算离职补偿金时应严格遵循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需准确核算工资项目,明确应扣除部分;劳动者也应了解自身权益,对计算过程进行监督。若出现争议,可通过协商、调解或劳动仲裁等合法途径解决。
2025-01-31 08:28:32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离职补偿金计算时,五险一金通常要除掉。
法律解析:
从法律层面来讲,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基数是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此平均工资指的是应得工资。应得工资包含计时工资、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不过,要扣除加班工资、非常规性奖金、福利性、风险性等项目。而五险一金属于福利性支出,并不在应得工资范畴内。所以在计算离职补偿金的平均工资时,一般是要将其扣除的。这样的计算方式能够更精准地反映劳动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契合法律规定的补偿原则,从而保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的合法权益。如果您在离职补偿金计算方面遇到具体问题,或者对相关法律规定仍存在疑惑,建议您向专业法律人士进行咨询,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025-01-31 06:33: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