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结论:
民事诉讼中,法院判决书生效后可申请执行,一审判决过上诉期未上诉或二审判决作出即生效,申请执行期间为二年。
法律解析:
一审判决送达之日起15日内双方均未上诉,上诉期届满判决书生效;二审判决自作出就生效。生效后,申请执行的两年期间计算方式多样。若法律文书规定了履行期间,从最后一日起算;规定分期履行的,从最后一期届满日起算;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日起算。执行时法院会依法采取系列执行措施,像查询、冻结、划拨存款,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财产等,确保申请人权益。若在民事诉讼判决生效后申请执行方面有疑惑,或在执行过程中遇到难题,可随时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2025-01-30 15:45:05 回复
咨询我
1. 生效时间:民事诉讼中,法院判决书生效后能申请执行。一审判决,若双方在上诉期(一般是判决书送达后15日内)都没上诉,上诉期结束判决书生效;二审判决作出即生效。
2. 申请期限:生效后申请执行期为二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最后一日算;分期履行的,从最后一期履行期满日算;未规定履行期的,从生效日算。
3. 执行措施:执行时,法院会依法采取多种措施,像查、冻、划被执行人存款,查封、扣押、拍卖、变卖其财产等,保障申请人权益。
2025-01-30 14:26:32 回复
咨询我
在民事诉讼里,法院判决书生效后即可申请执行。这是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得以实现的重要环节。
一审判决,若双方在上诉期(通常是判决书送达之日起 15 日内)均未上诉,上诉期届满判决书生效;二审判决自作出就生效。
申请执行期间为二年。计算方式如下:
1. 法律文书规定了履行期间的,从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算。比如规定在 30 日内履行,就从第 30 日的次日开始计算申请执行期间。
2. 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算。像分三期付款,最后一期付款期限到了之后开始计算。
3. 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算。
执行过程中,法院为保障申请人权益,会依法采取查询、冻结、划拨存款,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财产等多种执行措施 。当事人应了解这些规定,及时维护自身权益。
2025-01-30 14:06:30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关于判决书生效时间,一审判决需双方当事人均未在上诉期(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提起上诉,上诉期届满生效;二审判决自作出之日起生效,这明确了执行的前提条件。
(2)申请执行期间为二年,计算方式分三种情况:按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算;分期履行的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算;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生效之日起算,这规范了申请执行的时间界限。
(3)执行过程中,法院会依法采取多种执行措施,包括对被执行人存款的查询、冻结、划拨以及对其财产的查封、扣押、拍卖、变卖等,有力保障申请人权益。
提醒:
申请执行要注意时效,超期可能面临执行风险,不同案情执行措施或有不同,建议咨询进一步分析。
2025-01-30 12:44:22 回复
咨询我
(一)明确判决书生效时间。一审判决,双方均未在上诉期(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上诉,上诉期届满生效;二审判决自作出之日生效。
(二)清楚申请执行期间。生效后申请执行期间为二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最后一日算;分期履行从最后一期届满日算;未规定履行期间从生效日算。
(三)了解执行措施。执行中法院会采取查询、冻结、划拨存款,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财产等措施保障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2025-01-30 11:20:33 回复